高频栏目
低频栏目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刊内电话:010-59194736;59194728
3、刊内邮箱:zhibao@agri.gov.cn
4、出刊日期:月刊,每月25日出版。
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
《中国植保导刊》2025年重点选题
【2025年01期信息】
《中国植保导刊》是由农业农村部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植保专业科技期刊。期刊遵循“立足学科前沿,引导行业发展,服务农业生产”的办刊宗旨,重点报道植保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新动态以及植保工作新经验。
近年来,期刊发布了重点选题,得到了广大作者的积极响应,获得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2025年,期刊将继续围绕农业农村部重点工作,进一步聚焦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征集一、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控研究进展,以及密植模式、复合种植模式、生物育种产业化形势下病虫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以下重点选题供参考:1)亚洲玉米螟、蔬菜蓟马、玉米南方锈病、油菜菌核病、大豆根腐病、番茄潜叶蛾等新增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2)小麦茎基腐病等新发、重发病虫害发生规律、成灾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3)复合种植模式及生物技术产业化应用背景下,玉米、大豆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研究;4)密植栽培模式下,病虫草害发生演变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以及新药械的研发与应用。
《中国植保导刊》稿约须知
【微信公众号“全国农技两刊之窗”信息】
全国农技两刊之窗 2023-02-13
《中国植保导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植保专业科技期刊。遵循“立足学科前沿,引导行业发展,服务农业生产”的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报道植保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新动态以及植保工作新经验。本刊设有“植保要文”“研究报告”“专题综述”“有害生物防控”“监测预警”“农药药械”“植物检疫”“国外植保”“工作研讨”“动态信息”等栏目。
声明与约定
1)来稿请一律通过本刊电子邮箱zhibao@agri.gov.cn投递。目前本刊无在线投稿系统,邮箱投稿为唯一方式,请作者注意甄别,谨防上当。
2)来稿前请确认稿件内容原创、未公开发表,且署名作者及单位信息无争议。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发现来稿存在一稿多投行为,随即取消该稿的发表资格,并拒收该稿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后续投稿。
3)来稿请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信息,以便联系。
4)本刊审稿主要包括收稿审查(研究方向、基本写作要求、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编辑初审、专家审读、执行主编审读、主编终审等环节。来稿无论退稿或录用,编辑部均会给出具体的审稿意见。稿件初审时间一般为1个月,若审稿时间过长或有确需沟通的问题,请在电话咨询(张老师,010-59194736/ 010-59194340)收稿分稿情况后,与相关栏目编辑联系。
5)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网络信息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已全文收录本刊,稿件一经本刊录用,即同时被其收录。若作者不同意入网,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发表的文章版权属《中国植保导刊》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使用。
投稿须知
1)选题及内容。选题须符合本刊报道范围及栏目设置。作者应基于科学试验或调查研究撰写论文,内容须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文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论正确、条理清楚、文字精炼。文章要求不超过10000字。
2)写作格式。标题、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及正文等须要素清晰完整,如有基金项目资助,须写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研究报告及专题综述须有英文摘要。
摘要:需提炼出核心结论和重要支撑数据,中文摘要300字以内,英文摘要600个字符以内。关键词:3~7个。作者简介:提供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姓名,学位,职称,主要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通讯方式)。正文章节层次标题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1级标题用1、2、3……表示;2级标题用1.1、1.2……,2.1、2.2……表示;3级标题用1.1.1、1.1.2……,2.1.1、2.1.2……表示;以此类推。
3)图表制作。文中只附必要的图和表,要求简洁、规范,具自明性。表一律为3线表,其基本数据要完整、准确,有效位数应统一。曲线图须线条清晰、流畅,标注明确,数据与坐标准确对应。示意图须完整、明了;照片应为有明确科学意义,且与稿件内容相关的清晰原版照片。
4)计量单位与数字规范。文中计量单位及符号须符合GB3100-93《国际单位及其应用》等有关规定。药物计量均按有效成分,农药名称须符合农业农村部《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数字用法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5)专用术语与外文字符。文中专业术语与外文字符书写要准确、规范。文稿中外文字母、符号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容易混淆的字母、符号等首次出现时,需注明。代表各种变量的外文字母、拉丁学名、病毒名、基因名应斜体;缩略语采用国际惯用的缩写形式,在文中首次出现时须写出全称。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名称在文章中第1次出现时,要注明拉丁学名。
6)参考文献。以公开发表的参考文献为限,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文中出现的先后在正文中恰当位置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其格式须符合GB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