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栏目
中频栏目
低频栏目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410期):
http://ckyyb.crsri.cn
3、刊内电话:027-82829904;82829859
4、刊内邮箱:cjkb@163.net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出版一期。
2024年11月7日星期四
《长江科学院院报》投稿须知
【官网信息】
(1) 原稿必须是未在中外文正式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本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种重复投稿、不同语种重复投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稿件将按退稿处理,并将通知作者单位及水利工程领域有关期刊。作者本人的稿件今后将不被录用。
(2) 请按照我刊论文写作模板(见下载中心-投稿模板)的各项格式及标准对您的文章进行完善,并确定您的稿件是最终版本后,通过我刊投稿系统(作者中心 (crsri.cn))投稿。如有漏项、缺项、不符合写作格式及标准,可能导致退稿。
(3) 稿件审查结果将在3个月左右通知作者 , 在此期间 , 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处。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撤稿,请通知编辑部后,再进行处理。编辑部决定录用稿件后 , 将及时通知作者。
(4) 在稿件的修改过程中,若超过稿件修改时限30日,编辑部将以作者返回修改稿日期作为投稿日期,且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出退稿处理。
(5) 在论文初筛及刊发前,本刊使用由CNKI提供的查重软件对论文进行2次查重。若论文重复率在10%~30%之间,视严重情况进行退稿或退回作者修改,重复率在30%及以上的直接退稿。
(6) 论文一旦出版,文责自负, 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技术性、文字性修改 , 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可进行实质内容的修改,作者须在清样稿时仔细核对。
(7) 一旦发现并确认作者存在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伪造或篡改数据、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本刊将对该论文进行直接退稿或撤稿处理,并将该作者列入“负面名单”,函告单位,并保留对其追责的权利。
(8) 论文在本刊发表,须与本刊签订《版权转让协议》,作者同意在版权保护期内将以下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授权给编辑部:论文整体以及附属于论文的图、表、摘要,或其他可以从论文中提取的部分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以及包括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和网络出版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续的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非期刊类的文集中。
(9) 本刊为开放获取期刊,允许使用者在遵守“知识共享-署名-禁止演绎 4.0”(CC-BY-ND 4.0)协议的前提下基于商业或非商业目的复制和传播文章:①第三方使用时,必须正确注名原作者和首发期刊,通过具体的DOI号链接到正式出版物,并提供许可证的链接,但不以任何方式暗示许可人认可第三方使用其作品;②第三方禁止分销该作品的任何衍生产品,包括对原始作品修改、拼接、改变出版形式、或基于该作品进行再创作。
(10) 本刊对非专家特约稿件及院外作者收取文章出版费用,收费标准为:5页以内1500元,超出5页的篇幅按400元/页计,专辑、专栏400元/页,不再额外收取审稿费。论文正式出版后,编辑部将给予作者一定的稿酬(50元/页),同时赠寄当期杂志1-3 册。
发布日期:2023-05-04
2、出刊日期:月刊,每月出版一期。
2022年8月17日星期三
《长江科学院院报》创刊于1984年,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水利部主管、长江科学院主办的应用科学型学术性刊物。每月1日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实际问题为主的水科学专业齐全的应用型学术期刊,同时也是展示长江流域水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防洪减灾等国家公益性重大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的信息平台。所刊论文,绝大多数来自长江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如三峡、葛洲坝、清江隔河岩、清江水布垭、南水北调、长江重要堤防工程以及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生态、灾害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主要栏目有:健康长江、江湖泥沙与治理、水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防洪减灾、野外考察与观测、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农业水利、水力学、岩土工程、水工结构与材料、信息技术应用、仪器设备与测试技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科技简讯等。本刊以理论研究与实际工程密切结合为主要特色,专业面广,实用性强。
为便于投稿者了解本刊对撰稿的要求和稿件处理的规定,特制定本稿约。
(1) 来稿为作者原创性论文,不存在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伪造篡改数据、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2)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并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10 000字位(含图表)。来稿通过我刊投稿系统上传。文稿上须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E-mail)地址。来稿若系国家基金资助课题或项目,请注明基金资助来源、课题或项目名称及编号等(基金资助项目,一经录用优先发表,且稿费从优)。请在篇首页下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职称、专业方向、联系电话号码以及电子信箱(E-mail)地址。
(3) 文稿格式要规范,项目要齐全,按序给出:题目(一般不超过20字)、作者(含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名、邮政编码)、摘要(200字左右,内容应是概括地、不加解释地简要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所采用的方法、研究结果以及最后得出的主要结论。要求用字准确,阐述简明)、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文献标识码(学术论文A、成果报告B)、正文(表格、插图随文给出,且注明图号、图名和表号、表名,表名、图名均需译成英文)、参考文献(须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注明参考文献索引号)等。文末应给出与中文摘要对应的英文摘要(包括英文文题、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作者单位和地址的英译名、英文关键词)。
(4) 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使用。文中的各种符号及单位应用印刷体书写清楚,上下脚标、大小写、正斜体(一般表示变量的物理量符号为斜体,表示不变量的物理量符号用正体),以及黑白体(表示矢量、张量和矩阵的符号要用黑斜体)均要分清。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
(5) 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插图切勿过大,以能看清为准,小图宽度小于8 cm,大图宽度为12~16 cm之间,插图中的纵、横坐标的标目(物理量名称、符号和单位)要齐全,线条、注释文字、符号务请描绘清楚。照片应是黑白型,且黑白清楚,层次分明。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头栏目不宜过繁,表格最宽不能超过16 cm。
(6) 参考文献只需择主要者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报告除外)不宜引用。文献的作者多于3个时,只列出3个后加“等”;少于或等于3个时,则必须全部列出。请按下列格式书写(中文的参考文献不需译成英文)。
期刊:[序号] 作者. 文题[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1]王明洋,宋 华,郑大亮,等.深部巷道围岩的分区破裂机制及“深部”界定探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2):1771-1776.
书籍:[序号] 作者. 书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次(初版不写). 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起止页码.
例:[2]钱七虎,戚承志,王明洋.岩石爆炸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报告:[序号]作者.报告名[文章类型标识].保存地:保存单位,出版年.
例:[3]钱七虎.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R]. 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2004.
(7) 章条的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序号一律左顶格起排。
(8) 编辑部收稿3个月内将决定稿件录用与否,对录用的稿件将直接通知作者,进行修改。在交稿3个月后仍未收到处理结果,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若欲另投他刊,请务必先与编辑部联系,进行撤稿处理。对未录用稿件,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9) 稿件文责、作者署名由作者自负,但编辑部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10) 来稿一经刊登,将按篇酌付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2本(多作者稿件适当加赠)。
(11)凡经我刊审定录用的稿件(录用定稿),由作者本人提出申请后,均可首先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首发,最后由我刊印刷版出版。
(12) 来稿请登陆我刊投稿系统http://ckyyb.crsri.cn 上传,如有什么问题请与编辑部联系。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九万方《长江科学院院报》编辑部,邮政编码:430010,联系电话:(027)82829859或82829904。电子信箱:cjkb@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