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栏目
低频栏目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投稿网址(微信公号信息):
https://qk.tjcbcm.com/lsjx/#/
3、刊内电话:022-23332330
4、刊内邮箱:zhengwen0408@126.com
5、出刊日期:《历史教学(中学版)》为上半月刊,每月1日出刊。
6、公众号信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欢迎投稿!
7、微信公号:历史教学编辑部(HISTORYTEACHING)
2025年2月25日星期二
《历史教学》在线投稿系统启用!使用指南助你轻松投稿!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历史教学编辑部2025年02月24日 18:03 天津
为进一步优化投审稿流程,提升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水平,更好地适应出版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历史教学》编辑部正式启用在线投稿平台。
即日起至2025年2月28日为过渡期,在此期间,投稿平台与原有投稿邮箱均可接收稿件,有条件的请用在线投稿平台投稿,选择其中一种投稿方式即可,请勿重复提交。2025年3月1日起,本刊将全面启用投稿平台,原有投稿邮箱(zhengwen0408@126.com、xsb07@126.com)将停止使用,3月1日之后发至邮箱的稿件将不再审读。此前通过邮箱投稿的作者无需重新投稿。
我们诚挚欢迎您使用全新的投审稿平台进行投稿,体验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历史教学》的关心与支持!
1打开官方网站
使用浏览器访问《历史教学》官方网站:https://qk.tjcbcm.com/lsjx/
2阅读投稿须知、文稿体例和注释规范、版权协议
1.仔细阅读《历史教学》投稿须知,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格式规范、审稿流程等信息。
2.认真阅读《历史教学》文稿体例和注释规范。
3. 认真阅读版权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开始投稿
1. 点击“开始投稿”按钮,进入投稿界面。
2. 根据界面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包括:
* 稿件题目
* 作者信息(姓名、单位、职称、联系方式、电子邮箱、个人简介等)
* 基金项目信息
* 投稿刊期
* 中、英文摘要
* 稿件分类
3. 上传稿件文件,确保文件格式符合要求(仅支持doc、docx)。
4确认投稿
1. 仔细核对填写的信息和上传的稿件,确保准确无误。
2. 填写验证码。
3. 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投稿须知和版权协议中所有内容”。
4. 点击“提交”按钮,完成投稿。
5提交稿件并记录稿件编号
1. 提交成功后,系统会生成一个唯一的稿件编号。
2. 请务必记录下该编号,方便后续查询稿件状态。
温馨提示:
1、请使用IE浏览器8.0以上版本提交稿件,IE高版本建议进行兼容性视图设置,稿件格式采用DOC、DOCX格式;
2、标红*号的信息都为必填项;
3、作者请根据在线投稿的界面要求填写各项信息,最后上传稿件全文;
4、请投稿者一定要留下准确的联系方式(手机号码),以便联系修改,不留者一律不予采用;
5、同一稿件只能一次投稿,不得反复投稿。
《历史教学》投稿须知
【官网信息】
1、来稿必须为原创文章,符合学术规范,且不可一稿多投,若有学术不行为,一经发现永不录用。
2、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费用。
3、本刊采取学界通用的醒名评审制度,坚持三审三校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审稿周期为3个月到期后未通知为退稿,稿件可自行处理,不做单独通知。
4、《历史教学》(上半月刊)主要侧重于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研究,来稿应与中学历史教学有密切联系,主题侧重学术问题的,应有意识地做相应教学分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主侧重于历史学学术问题的研究,来稿应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创新,应形成独立的观点,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不可取。学术史梳理应尽量完整、简要、精炼,但必不可少。
5、稿件内请注明联系人和文章题目,附件一般为可编辑的word格式。若需展现版式,可附加pdf格式文稿;若文中有图片,请在附件中单独打包发送图片。请各位作者一定在来稿中注明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固定电话等有效联系方式。
6、来稿版式应清晰美观。请勿使用过大或过小字号(小四或五号为宜),word标准版式即可无须分栏,请勿直接使用教学课件截图。
7、来稿需符合“齐、清、定”的标准。篇幅一般在15000字左右,文章要件包括:题目、摘要(200-500字之间)、关键词(3-5个)、作者姓名及简介、署名单位及邮编、课题信息、注释信息等。
8、来稿引文及注释应准确、详细。“言必有据”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史料实证”亦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引文和详细的注释,不仅是学术规范、出版规定的要求,还是每一个史学工作者、历史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稿件中,凡引用均需出注,请使用word中的引用功能插入注释,注释应为脚注,教科书课标、教师教学用书、地图册都需出注。引用图片材料也需出注,其中,地图必须引用有有效审图号的(即3年之内的),且需注明审图号。注释请勿合并,顺序标注即可。文章采用后或联系修改后,请打包发送全部引文截图或照片(需能展现页码,书籍还应发送版权页)至邮箱以便查对。注释格式请参考我刊近期出版的刊物。版式设置及插入引文等技术性问题,可参考历史教学综合服务资源平台”中的“编辑说”,有详细演示。
9、本须知自2024年6月1日起生效,由历史教学社(天津)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投稿注意事项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姓名 - 投稿刊物名 - 文献标题 - 日期。 如:张三--《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试论唯物主义的主观精神形态---20140701 (请务必投搞稿邮件标题格式来投稿,否则不给予处理)
作者资料常规格式
作者资料:姓名、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单位邮编、详细通讯地址、收件人、邮编、联系电话、简介。 作者简介格式:姓名,(19),性别,省市(籍贯),(职称),博士(学历),研究方向。 例子:作者简介:张三(1969),女(汉族),天津市,科技学院教授,马克思哲学。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出刊日期:《历史教学(中学版)》为上半月刊,每月1日出刊。
3、公号信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欢迎投稿!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2024年《历史教学》(上半月刊)重点栏目和选题推介
原创 历史教学编辑部 历史教学编辑部 2023-10-30 10:17 发表于天津
一.理论践行实验
当下,历史教学新理论纷呈迭出,我刊也发表了不少相关成果,但理论不应是摆设的“花瓶”,发表也并非最终目的,哪些行之有效?一线怎样实践?实践过程中产生“排斥反应”怎么办?……都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进一步验证。因此我刊特推出“理论践行实验”栏目,聚焦于理论向实践的落地过程。之所以以“实验”为名,是因为实验并非完美的、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失败和一次次地推倒重来,但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不断接近、验证真相。因此,本组专栏中,我们希望看到,理论落地的真实情况,理论如何向实践转化与过渡,实践中存在哪些困难与瓶颈,面对困境教师又如何寻找解决方案,等等。需注意,切忌写成简单的“实验记录册”,重点仍应展现教师的研究理路!也许实验尚不能等同于严谨的研究论文,是对疑问的反复探讨,是不断地试错,但我们终会迎来答案。
二.评价与考试
目前,教学评一体化广受关注,评价是教学效度的反映,任何教学问题最终都会指向评价问题,利用评价能够反观、助推教学,评价的运用也更为广泛,研究评价问题,其实是在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我刊特开辟“评价与考试”栏目,诸君可从以下角度予以研究和关注:
1.教学设计诸步骤得以有效实施,需要明确的评价、评估;
2.随着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做中学”“跨学科”的日益突出,学生活动各步骤亦应该设置明确、层次清晰的评价观察量表;
3.作业的布置与评价,既是减量增质的关键,也是保证;
4.中考改革,省级统一命题已经普遍,中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十分必要;
5.等级考、合格考下,如何弥补评价与日常教学的差距……
三.回归教学基本
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推进,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也对教学提出新要求。我们反对用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解决问题,但更反对盲目求新,丢掉我们多年探索而获得的宝贵经验。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以史料呈现史事,引领学生自主发问、无征不信、明辨是非、独立思考、学以致用,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大概念、大单元、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等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摆脱过去重视记忆、背诵的教学惯性,更好地理解和用新教材,然而多数一线教师忽视学科特质,一味追求“新”,在教学和研究中堆砌理论,丢掉了最基本的内容研究和教材研究,事倍功半。因此,我们主张一线教师回归教材,回归历史教学基本。把功夫下在对课标、教材的研读,对教学立意的提取,对课程逻辑关系的分析,对史实的挖掘、史料的运用,问题的设置与评价上……须知,所有的理论和方法最终都应指向学生发展,运用所学解决真实问题。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投稿须知
【2023年10期信息】
1、来稿必须为原创文章,符合学术规范,且不可一稿多投,若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发现,永不录用。
2、我刊采取学界通用的匿名评审制度,坚持三审三校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审稿周期为3个月,到期后未通知为退稿,稿件可自行处理,不做单独通知。
3、《历史教学》(上半月刊)主要侧重于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研究,来稿应与中学历史教学有密切联系,主题侧重学术问题的,应有意识地做相应教学分析。
4、投稿邮箱为zhengwen0408@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联系人和文章题目,附件一般为可编辑的word格式。若需展现版式,可附加pdf格式文稿;若文中有图片,请在附件中单独打包发送图片。
5、来稿版式应清晰美观。请勿使用过大或过小字号(小四或五号为宜),word标准版式即可,无须分栏。请勿直接使用教学课件截图。
6、来稿需符合“齐、清、定”的标准。篇幅一般在5000~10000字之间,文章要件包括:题目、摘要(200~500字之间)、关键词(3~5个)、作者姓名及简介、署名单位及邮编、课题信息、注释信息等。
7、来稿引文及注释应准确、详细。“言必有据”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史料实证”亦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引文和详细的注释,不仅是学术规范、出版规定的要求,还是每一个史学工作者、历史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
稿件中,凡引用均需出注,请使用word中的引用功能插入注释,注释应为脚注。教科书、课标、教师教学用书、地图册都需出注。引用图片材料也需出注,其中,地图必须引用有有效审图号的(即3年之内的),且需注明审图号。注释请勿合并,顺序标注即可。文章采用后,或联系修改后,请打包发送全部引文截图或照片(需能展现页码,书籍还应发送版权页)至邮箱,以便查对。注释格式请参考我刊近期出版的刊物。
8、版式设置及插人引文等技术性问题,可参考“历史教学综合服务资源平台”中的“编辑说”,有详细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