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栏目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刊内邮箱:wenhuayushixue@126.com
4、出刊日期:半年刊,每年出版两期。
5、咨询过编辑部: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文化与诗学》编后记
【2022年02期信息】
1930年年初,本雅明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自己的宏愿是成为“最伟大的德国文学批评家”。就像美国学者理查德·沃林在《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一书中所理解的那样,不能从一般的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理解本雅明的这一宏愿。在本雅明看来,“批评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了艺术、宗教和哲学的形而上学交汇点”:“如果说艺术关注生活,哲学探索真理,宗教追问上帝的意义(或者换种说法,上帝对于我们的意义:救赎),那么,从作为其对象的艺术起步,再经哲学洞察的中介,批评将与被救赎的生活领域建立最终的连接。”究其根本,本雅明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哲学式批评”,它意在证明艺术形式具有使“每一件重要作品之根基的历史实在内容”成为“哲学真理内容”的功能(见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同时,本雅明所践行的文学批评是一种与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一样的体验性的写作形式,从而从根本上展示了另一种文学研究的可能。
实际上自新千年以来,文学研究的一股潜流便是发掘这种新的文学批评的可能,无论它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我们《文化与诗学》的命名,将“文化”与“诗学”两个词联接在一起,恰恰也容纳了探索文学研究新路径的各种可能。本辑名为“文体与现代文论话语”,主要源于书中的同名专辑。该专辑尽管涵盖广泛,讨论对象的时间从晚清延至当代,但其主题与研究的方法确实都与关注文学形式本身的“文体”问题有关。新的文学研究的可能如果还称其为文学批评,其中一个尤其合理的地方即在于这类研究总是将文学本身视作语言的造物,因而其研究的根本是一种“诗学”研究,唯其如此,这样的文学研究才可能是一种借文体研究探究“哲学真理内容”的“哲学式批评”。
本辑的三篇外国文论与文学研究都是学有专长的学者写的某个方面的专论,分别讨论本雅明与中国艺术史上相关的“烟云供养”问题,波尔菲利奥斯的荷马语文学研究及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问题。
我们一如既往地欢迎相关领域研究学者投稿,文章字数一般以不超过一万五千字为宜,但尤其欢迎有较高学术质量的长文,字数在三四万字也可。来稿请邮至wenhuayushixue@126.com。
编者
2022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