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栏目
中频栏目
低频栏目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2期):
https://www.thacademic.com/journal/8226/archive
3、投稿系统:
https://jacer-submit.thacademic.com/login
4、刊内电话:0533-3597005
5、刊内邮箱:xdjstc@126.com
6、出刊日期:双月刊,一年出版六期。
7、官方微信公众号:现代技术陶瓷
2025年6月25日星期三
《现代技术陶瓷》征稿细则 (2024版)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现代技术陶瓷2025年03月19日
《现代技术陶瓷》编辑部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000
摘 要:《现代技术陶瓷》是由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专业性科技期刊。
本刊侧重于报道高性能结构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及其复合材料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兼顾现代技术陶瓷领域的其他方向如电子材料、能源材料、环境材料、生物材料、特种无机涂层、特种玻璃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等。
《现代技术陶瓷》 (以下简称本刊) 欢迎国内外从事相关研究、开发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投稿。
为不断提升本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本刊编辑部制订了以下征稿细则供作者参考。
关键词:期刊,征稿细则,征稿细则,征稿细则,征稿细则,征稿细则,征稿细则,征稿细则,征稿细则,征稿细则,征稿细则,征稿细则
1 论文类别及篇幅要求
本刊为中文期刊。
本刊设“综合评述”、“研究论文”、“应用技术”和“学术讨论”等四个主要栏目。
“综合评述”要求针对某一特定的专题方向对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历史、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分析和评述。正文一般不应少于 12000 字 (含图、表,下同)。
“研究论文”主要报道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论文应具有新观点、新方法、新数据、新结论。正文一般应不少于 7000 字。
“应用技术”主要报道应用国内外已有的理论解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具体技术问题而进行的技术性研究及讨论,论文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正文一般应不少于 7000 字。
“学术讨论”栏目鼓励读者针对本刊所发表的某一篇论文的学术观点或具体细节与论文作者展开深入讨论。对于“学术讨论”栏目发表的论文,正文一般应不少于 2000 字。
2 论文结构
本刊所发表的论文各组成部分的排列顺序为:
(1) 前置部分:论文题目 (一级标题)、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英文信息 (依次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 、首页脚注。
(2) 正文:前言、实验、结果、讨论、结论。
(3) 后置部分: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其中致谢和附录两部分可以根据论文具体情况取舍。
以下各章节分别阐述了各部分的撰写要求 (具体请参考本刊最新一期的格式)。
3 论文的前置部分
论文的前置部分是论文展示的窗口,作者务必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认真准备。
3.1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尽可能简洁,中文题目原则上不超过 20 个汉字。英文题目原则上应该是中文题目的准确翻译。
论文题目中应尽可能包括能反映创新点的主要关键词。
论文题目中不能出现非共知共识的英文缩写词。
英文题目中,除了所有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以及个别特定名词需要第一个字母 (或所有字母)大写外,其他字母均为小写。
3.2 作者及单位
作者向本刊提交稿件即默认稿件中所有署名作者均同意在本稿件上署名,并同意本稿件中作者及单位的排序。
作者来自不同单位时,请用数字上标按顺序在作者姓名之后标注。通讯作者无需特别标注。
论文作者中如果有国外学者,在中文信息中尽可能给出其中文译名 (直接使用英文姓名也可)。
论文作者姓名的英文信息统一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格式 (包括外国学者)。姓氏在前,全部大写(复姓不用半字号线),名字中每一个字的拼音头一个字母大写,名字各个字的拼音之间用半字号线连接。如“欧阳锋”写成“OUYANG Feng”、“李小波”写成“LI Xiao-Bo”。
单位名称中应包括单位全称 (尽可能给出二级院、系、所或实验室)、城市及邮政编码。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情况下,请用数字上标按顺序在单位名称之前标注。
论文署名单位中如果有国外机构,在中文信息中须给出国外机构完整的中文译名。
应列出规范的英文单位名称,一般二级名称在前,一级名称在后,后接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如: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3.3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摘要须用第三人称编写,不出现图、表,不引用参考文献,不出现非共知共识的英文缩写词。
除非极其必需的情况,不出现化学反应方程式、数学公式以及网页无法正常显示的特殊字符等。
在摘要之后,列出 3 ~ 8 个最能体现论文内容的关键词。
综合评述和研究论文的中文摘要不少于 150 字;其他论文的中文摘要不少于 100 字。
综合评述和研究论文的英文摘要不少于 300 词;其他论文的英文摘要不少于 200 词。为便于开始国际交流,论文的英文摘要应该是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的扩展版,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描述应该更为详细。
尽量避免将类似于“陶瓷”、“复合材料”、“粉体”、 “成型”这种泛泛的名词列为关键词;在确实需要使用这些名词作为关键词时,应该在这些名词前加上与论文研究相关的定语。
原则上不要将论文研究内容中特定的复杂化学式 [如:(Ti0.2Zr0.2Hf0.2Nb0.2Ta0.2)B2–SiC、BaCo0.4Fe0.4Zr0.2O3−δ等] 以及在网页上难于准确显示的特殊符号列为关键词。
3.4 首页脚注
请在稿件首页以脚注形式给出以下内容:
(1) 为论文提供经费支持的所有项目的名称及编号;
(2) 第一作者 (包括并列第一作者) 的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 (学生请注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及电子邮件地址;
(3)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请给出通讯作者 (包括并列通讯作者) 的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 (学生请注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及电子邮件地址。对于没有列出通讯作者信息的论文,默认第一作者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4 论文的正文部分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一般分为若干章 (如前言、实验、结果与讨论和结论等)。
除“前言”外,各章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如:“1 实验”等、“2 结果与讨论”等。各章的题目 (二级标题) 一般不多于 15 个汉字。
正文每一章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成若干节,同一章中各节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如:“3.1显微结构”、“3.2 力学性能”等。各节的题目 (三级标题) 一般不多于 15 个汉字。
在必需的情况下,正文各节中可酌情使用四级标题,并用阿拉伯数字顺序标号,如“3.1.1 SEM观察”。四级标题属于段落的一部分,不单起一行排列。
原则上四级标题以下不再设置标题。
章节的格式请参考本细则文本的编排格式。
“学术讨论”栏目发表的论文无需划分章节。
4.1 关于前言
前言 (或引言、序言) 应尽可能全面地介绍与本研究相关的背景材料,以充分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一个内容丰富、材料详实、广征博引、有的放矢的前言是本刊录用论文的基本要求之一。作者在撰写前言部分时切忌泛泛而谈,空洞无物。
4.2 关于实验
实验部分应较为详细地介绍实验材料 (尽可能包括来源、处理方法等)、使用的仪器设备 (包括型号、量测精度、主要实验参数等)、实验方法等。作者须尽可能确保读者在阅读实验部分信息的基础上能够大致重复出本文的实验过程。
4.3 公式与化学式
文中的公式、化学式等请采用 WORD 自带的公式编辑器编辑,请注意所有物理量、变量采用斜体,所有文字、数字、化学元素符号等采用正体。
4.4 计量单位
本刊执行国家标准 GB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以及国家标准 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及符号的一般原则》中的有关规定。
4.5 正文中英文的应用
正文部分除图、表等特别约定之外,一律采用中文表述。但以下一些情况需要采用英文表述:
(1) 正文中出现外国人姓名的情况下,原则上不采用中文译名而直接采用英文姓氏 (注意尽可能只列出姓氏而不列出名);
(2) 共知共识的专业术语一律用中文表示。极少数非共知共识的专业术语用中文译出,并在第一次出现时用小括号夹注英文原文;
(3) 为保持行文简洁,可以使用一些共知共识的专业术语英文缩写词和自行编制的其他英文缩写词。在英文缩写词首次出现时,须用小括号夹注英文全拼。
4.6 引注参考文献
文中引注参考文献采用上标形式,用方括号加序号表示,如:
Evans 等人的工作[1]表明:
陶瓷纤维隔刚性隔热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代[6]。
5 电子辅助材料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本刊允许论文附带有电子辅助材料。在论文录用后,电子辅助材料将以电子版方式储存于网络出版平台。
电子辅助材料应独立制作成 WORD 文档或 PDF 文档,与稿件正文同时提交。电子辅助材料的排版格式与正文一样,首页必须有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6 论文的后置部分
6.1 致谢
“致谢”部分由作者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设置。“致谢”主要用于感谢在材料、设备、文献资料、咨询等方面对本文提供过直接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
对支持本论文工作的各项目的致谢请置于首页脚注位置,不在“致谢”中出现。
致谢置于全文之后,参考文献列表之前。
6.2 文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份完整、准确、尽可能全面且严格按下述要求编排的参考文献列表是本刊录用论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建议作者在提交稿件之前对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所有信息进行全面的核对。
本刊文后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法、按照国家标准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的有关规定编制。几类主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简述如下。更详细的著录格式请参阅本刊近期发表的论文。
6.2.1 基本要求
文献作者少于或等于三名时,列出所有作者;文献作者多于三名时,列出前三名作者,后接“,等”(对应中文形式) 或“, et al.”(对应英文形式)。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
请尤其注意各种情况下作者姓名的著录格式 (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标点符号的用法以及各类文献的文献类型标志码。
对于中文文献,在按要求列出文献的中文引用信息外,还需应用 WORD 中的软回车功能 (Shift+Enter) 另起一行 (软回车的目的是避免增加一个新的编号),列出该文献的英文引用信息,参见以下“期刊论文著录格式举例”中的“[3]”。
6.2.2 期刊论文著录格式举例
[1]
BABINI GN, BELLOSI A, GALASSI C. Characterization of hot-pressed
silicon nitride-based materials by microhardness measurement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987, 22: 1687-1693.
[2]
LaFONTAINE WR, YOST B, BLACK RD, et al. Indentation load relaxation
experiments with indentation depth in the submicron range [J].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1990, 5: 2100-2106.
[3] 李亚静,李婧,刘洪丽,等. SiBCN 聚合物前驱体聚合机理的研究 [J]. 现代技术陶瓷,2015, 35 (2): 1-4.
LI
YJ, LI J, LIU HL, et al. Research on the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of
SiBCN polymer precursor [J]. Advanced Ceramics, 2015, 35 (2): 1-4.
6.2.3 专著 (译著) 著录格式举例
[4] LAWN BR. Fracture of Brittle Solids [M]. The Second Edit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5] 龚江宏. 陶瓷材料断裂力学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GONG JH. Fracture Mechanics of Ceramics [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1.
[6] LAWN BR. 脆性固体断裂力学 [M]. 龚江宏,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LAWN BR. Fracture of Brittle Solids [M]. Translated by Gong JH.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10.
6.2.4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著录格式举例
[7]
BUCKLE IH. Use of the hardness test to determine other materials
properties [M] //WESTBROOK JH, CONARD H. The Science of Hardness Testing
and Its Research Application. Metal Park: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ls, 1973: 453-472.
[8] 戴金辉. 晶粒原位异向生长与自增韧陶瓷材料 [M] //李建保,周益春. 新材料科学及其实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68-288.
DAI
JH. In-site anisotropic grain growth and self-reinforced ceramic
materials [M]. //LI JB, ZHOU YC. New Material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4: 268-288.
6.2.5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著录格式举例
[9]
LAWN BR. The indentation crack as a model surface flaw [C] // BRADT
RC,EVANS AG, HASSELMAN DPH, et al. Fracture Mechanics of Ceramics, Vol.
5.Now York: Plenum Press, 1983: 1-25.
6.2.6 专利文献著录格式举例
[10] DIP Tech LTD. Ink for ceramic surfaces; USA,US7803221 B2 [P]. 2004-08-24
[11] 姜中宏,戴世勋,杨建虎. 稀土元素掺杂的玻璃双包层光纤及其制备方法;中国,CN1402028 [P]. 2002-03-12.
6.2.7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举例
[12]
BLENDELL JE. The origins of internal stresses in polycrystalline
alumina and their effect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D].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h.D. thesis, 1979.
[13] 刘伟. 透明氧化铝陶瓷成型与烧结工艺的基础研究 [D]. 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LIU W. Basic research into molding and sintering of transparent alumina [D].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h.D. thesis, 2013.
6.2.8 标准著录格式举例
[14] GB/T 23805-2009, 精细陶瓷室温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S].
GB/T
23805-2009, Fine ceramics (advanced ceramics, advanced technical
ceramics) Test method for tensile strength of monolithic ceramics at
room temperature [S].
[15] ISO 20501:2003, Fine ceramics (advanced ceramics, advanced technical ceramics):Weibull statistics for strength data [S].
6.2.9 科技报告著录格式举例
[16]
FETT T, MUNZ D, THUN G. Fracture toughness and R-curve behavior of PZT
[R].FZKA 6058. Karlsruhe: Research Center Karlsruhe, 1998.
7 表格、插图的制作要求
7.1 对表格的具体要求
所有表格均用阿拉伯数字依照在正文中首次提及的顺序依次编号,如“表 1”、“表 2”。每一个表格均须有中英文对照的标题,居中置于表格的上方。
表格请采用 WORD 中的制表功能制作。表格中的内容均用英文表述。
建议尽可能避免使用文字内容较多的表格,例如以列表形式对比不同工艺技术的优缺点、罗列某一领域的发展历史等。
表格采用三线表形式,必要时可以加辅助线。
表格宽度请控制在 7 cm 或 15 cm 以内。
所有表格均应插入正文中首次提及处附近。
7.2 对插图的具体要求
所有插图 (包括曲线图、示意图、流程图、照片等) 均用阿拉伯数字依照在正文中首次提及的顺序依次编号,如“图 1”、“图 2”。如果一张插图是由多个分图组成,请以小写英文字母加以区分[如:(a)、(b)、(c) 等]。分图的标注尽可能置于各分图的同一位置。
鼓励作者根据正文的论述过程,适时加入相应的插图。不鼓励将多个不同性质的分图拼成一幅插图,而后在正文的不同位置分别加以论述。
每一幅插图 (包括由不同分图构成的插图) 均需制作成一个完整、清晰的 JPG 格式文件 (不包含插图的标题),剪切后插入正文中首次提及处附近。作者在投稿时无需单独提交插图的 JPG 文件。在论文录用之后,如果编辑部认为插入正文中的插图不满足清晰度要求,将要求作者提供原始 JPG 文件。
文中插图 (包括曲线图、示意图、流程图、照片等) 的宽度一般应不大于 6.5 cm,或者不大于15 cm。
图内所有文字均须使用英文,字号应不小于六号不大于五号,且尽可能保证全文的所有插图中字体尽可能大小一致。
照片要求清晰,黑白层次分明。原则上不使用彩色照片。在必需的情况下,标尺请加注在照片的右下角或左下角 (由多个分图构成的,请尽可能将标尺置于各分图的同一位置)。
不同类型的数据请用不同的符号或线型区分,请尽量不要仅凭彩色线条和符号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
每一幅插图均须有中英文对照的标题,居中置于插图的下方。
7.3 表格和插图中的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标注
表格和插图中的物理量名称第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如“Kinetic energy”。
表格和插图中的物理量及其单位之间用“/”隔开
相应地,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复合单位不可再使用斜线,而需用负指数形式表示,如上例中的密度(Density / g·cm-3)。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避免斜线的物理量或复合单位表述,可以将含有斜线的物理量或复合单位置于小括号内,如“Indentation parameter, (P/c2) / MPa”。
在正文中提及关于复合单位时,也请尽可能采用上述标注方法。
7.4 插图示例
8 作者须了解的相关条款
作者不得向本刊提交正在接受其他期刊或论文集评审的稿件。
作者向本刊提交的论文中如果使用了其他期刊、书籍中已发表的插图或表格,需由作者向相关出版单位索取版权许可,并按照相关出版单位的规定格式在稿件中插图或表格中注明。
稿件提交给本刊之后,在本刊向作者发出录用或退稿通知之前,未经本刊编辑部许可,作者不得将稿件(包括其他语种的翻译稿)提交给其他期刊或论文集。
论文被本刊录用且作者同意在本刊发表之后,作者不得再将同一文稿(包括其他语种的翻译稿)提交给其他正式出版的期刊或论文集发表。
提交给本刊的稿件经初审合格后送同行专家评议,择优录用。作者须在收到本刊发出的论文录用通知后一周内告知编辑部是否同意在本刊发表论文,逾期不告知则默认作者同意本刊发表该论文。
本刊编辑部对录用的稿件有文字修改权。论文经作者校对刊出后文责自负(包括政治、学术、保密等各方面内容)。
在本刊发表论文将酌情收取版面费。论文发表后,本刊将向论文的通讯作者赠送样刊2本。
经作者同意(含默认同意)在本刊发表的论文,本刊具有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以及发行权等。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文献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无需再征询作者意见,无需支付稿酬。作者保留论文印刷版和电子版的传播权,但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9 向本刊提交稿件的方式
本刊已经开通在线投稿及在线评审系统。
计划向本刊投稿的作者请首先访问 https://jacer-submit.thacademic.com/login,以作者身份注册获得账号,而后提交稿件。之后,论文评审意见的查阅、论文修改稿的提交以及论文样张的校对等工作都将使用同一账号在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