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栏目
低频栏目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402期):
https://ddyj.cbpt.cnki.net/
3、刊内电话:024-86580104;
官网电话:13840384938(微信同步)
4、刊内邮箱:fzjzxb@163.com
5、出刊日期:季刊,逢季末月出版。
2024年9月10日星期二
《防灾减灾学报》征稿简则
【2024年02期信息】
《防灾减灾学报》
主要刊载地震学、地震地质、地震监测预报、非天然地震监测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总结;国家及城市重大工程建设的合理设防、矿山安全、工程抗震和灾区恢复重建的有效措施等方面的论文、综述及研究简报等。欢迎广大防灾减灾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踊跃投稿。
来稿要求:文字简洁,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可靠。
1. 论文应包括:标题、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基金项目、引言、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内容。
2. 首页脚注需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和通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毕业信息、学历、职称 (务)、主要研究方向、Email (如属基金资助、获奖项目、重大课题等要在作者简介上方标明内容和编号)。
3. 中文题名应简洁,一般不超过 25 个字。
4. 文章摘要以 200~300 字为宜,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直接阐明文章主旨、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突出论文的研究重点和创新性,排除常识性内容及自我评价的论述,引言中的内容不宜放在摘要中。
5. 关键词以 3~8 个为宜,从题名、摘要或者正文中选取出来,准确表达论文主题内容的专业名词或词组,宜从 《汉语主题词表》 或专业词表中选取。
6. 引言通常包含研究的背景、目的、理由,预期结果及其意义和价值。引言的编写宜做到:切合主题、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创新点,客观评价前人的研究,如实介绍作者自己的成果。
7. 主体部分是论文的核心,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均在此部分阐述或展示。主体部分的结构,一般由具有逻辑关系的多章构成,如理论分析、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
8. 结论是对研究成果和论点的提炼与概况,不是摘要或主体部分中各章节的简单重复,避免出现参考文献中的研究内容,可简单预测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或应用前景等。
9. 参考文献应引用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参考文献,不能篇数太少或文献太过陈旧,建议多选用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文献,参考文献的序号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并标注于方括号中,正文中需要标注在引文的右上方;引用内刊资料
(非公开发表的文献) 可列入脚注,并在引用处用圆括号右上角标注编号。参考文献至少要有 15 条。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符合 GB/T 7714-2015 的规定。
10. 投稿网址:http://ddyj.cbpt.cnki.net 作者按网站提示注册并上传电子文本,之后可通过网站查询稿件状态,请勿一稿多投。文章刊发后,编辑部将按约定向作者支付稿酬,并赠送样刊。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等多家数据库收录全文,一经投稿,视为作者同意版权说明中的相关事宜。
2、刊内网址:http://ddyj.cbpt.cnki.net/
(202204期)
3、出刊日期:季刊,逢季末月出版。
2023年2月9日星期四
公告
【官网信息】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防灾减灾学报”名义征稿,不正当谋利。还有作者反映我刊邮箱被盗用通知缴纳审稿费或者版面费,已有多位作者上当受骗。为此,我刊特别提醒各位作者,向《防灾减灾学报》投稿,一定要登陆我刊首页(http://ddyj.cbpt.cnki.net/),进入“作者投稿系统“在线投稿。本刊不收取审稿费,其他费用咨询一定要电话确认,以免上当受骗。本编辑部唯一联系电话:024-86580104。
《防灾减灾学报》投稿指南
投稿内容包括:地震监测预报的最新研究成果;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总结;国家及城市重大工程建设的合理设防、工程抗震和灾区恢复重建的有效措施等。
来稿要求文字简洁,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可靠。正文以5000字左右为宜,不要超过7000字。请附2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并用第3人称客观阐述研究观点。提供关键词3-8个,符合《汉语主题词表》,《中国地震科学主题词表》或其他行业主题词表中经过规范化的词语。
来稿必复,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一经发表将邮寄稿费和样刊。本刊已加入了相关期刊网或数据库,凡本刊录用的稿件一律收录相关数据库,有关著作权使用费和稿酬一次性发放,作者如有异议,请在来稿时说明。
【2017年01期信息】
《防灾减灾学报》以防震减灾为核心,以减轻自然灾害为目的,反映当今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及实践经验。主要作者和读者对象为从事防灾减灾事业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本刊已加入了相关期刊网或数据库,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一律收录相关数据库,有关著作权使用费和稿酬一次性发放,作者如有异议,请在来稿时说明。感谢您对本刊的关注与支持!
1 投稿内容
地震监测预报的最新研究成果;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总结;国家及城市重大工程建设的合理设防、工程抗震和灾区恢复重建的有效措施等。
2 来稿要求
(1)来稿在首页脚注处注明基金项目名称、编号;收稿日期:YYYY-MM-DD 修订日期:YYYY-MM-DD;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人),毕业院校,学历,职称,现主要从事的研究或工作。E-mail:×××;作者人数不超过5 人。
(2)题名和摘要要求准确、简洁、规范。摘要部分需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原理、方法、结果、结论,不能有引文号、“本文”的字样。建议篇幅100~300 字数。英文摘要不强求对照中文逐字翻译,但要确保完整表达中文摘要的内容,尤其注意保证专业名词和语言翻译的准确性。关键词要有检索价值,每篇文章可选3~8 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正文以5000 字左右为宜,不要超过7000 字。
(3)稿件层次体例为:中文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地址、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作者尽量提供)+ 文献标志码(A)+DOI(由本编辑部提供)、基金项目+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作者简介(首页下注)、正文(按0 引言1 2 ;1.1 1.2 1.3;1.1.1 1.1.2 1.1.3;(1)(2)(3)① ② ③分章节)、参考文献、英文文题(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英文摘要(包括作者姓名及单位英译、关键词)。
(4)公式及文中物理量、矢量、张量和矩阵符号采用斜体;单位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正体书写;元素符号及常用函数名等用正体。
(5)公式、图、表全文分别统一依次编号,图名需标注英文,表格用三线表。
(6)图件要求:通栏排图图宽< 17 cm,双栏排图< 8 cm,整页横排< 23 cm。图件请尽量在CorelDRAW 软件中绘制,输出图的分辨率:黑白图为1200 dpi 以上,灰度图为450 dpi 以上,彩色图为300 dpi 以上。
(7)当表示地域、方向、地质年代或地层的范围时用一字线“—”;当表示前后为一整体时用半字线“-”;正文中图、表序号之间的连结时用半字线“-”。参考文献标注时,表示序号区间、页码区间用半字线“-”;当表示数值(量值)的起止范围时用波浪线“~”(注意不是大波浪线“~”)
(8)参考文献需在文中引用处以上标序号的形式标出,注意标点全部为英文半角加空格,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 作者姓名. 文题[J]. 刊名, 年, 卷(期): 起– 止页.
专著:[序号] 作者姓名. 书名[M]. 版次(第一版略). 出版地: 出版者, 年: 起– 止页.
论文集:[序号] 作者姓名. 题名[C]//编者名(ed./eds.). 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
报告/ 学位论文:[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目[文献类型标识]. 论文/报告单位所在地: 所在单位, 完成日期。
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改日期/引用日期。
(9)来稿必复,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一经发表将邮寄稿费和样刊。
3 投稿方式
登陆编辑部网址http://ddyj.cbpt.cnki.net/,注册后进行在线投稿并查询稿件处理进度。
4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fzjzxb@163.com 电话:024-86580104 联系人:李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