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摘要:“摘要:”为黑体小五号,中文摘要内容为宋体小五号,字数400-500字之间,第三人称撰写摘要,禁用“本文”“作者”字样。英文摘要标题“Abstract:”加粗,首行不缩进,英文摘要内容Times New Roman五号。欢迎英文长摘要。
l 关键词:“关键词:”为黑体小五号,中文关键词宋体小五号。4-6个,之间用分号隔开,列于摘要下方。“Key Words:”加粗,首行不缩进。英文关键词Times New Roman五号,除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之外,所有的英文关键词字母用小写。
六、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
l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为黑体小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标出本稿分类号,涉及多主题的论文,可标出二个以上的分类号,其间用分号隔开。
l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为黑体小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按照以下标准分别标识: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为A;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为B;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为C;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为D;文件、资料为E,非上述类型的文摘、补白、启事不加文献标识码。
七、正文格式
l 层级标题:一、(一)、1、(1)依次编号,以不超过三级为宜。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居中,2倍行距;二级标题黑体五号,左侧缩进两个字符,1倍行距;三级标题楷体五号,左侧缩进两个字符,1倍行距;四级标题宋体五号,左侧缩进两个字符。
l 正文内容:中文为宋体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五号,1倍行距。
八、图表、公式
l 表格:表题居上,黑体小五号居中,表格内容为宋体小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三线表,必要时可增加辅助线。表格的上下横线为1.5磅,其余横竖线都为0.5磅。表格内一倍行距。变量名称须用中文,尽量简洁。变量名称及出现顺序,须与正文中完全一致。
l 描述性统计表:对于数值型变量,描述性统计中展示绝对值,不展示对数值,用括号注明单位。对于虚拟变量,请注明赋值1和0分别代表的组别或类别。变量描述性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l 回归结果表:系数和标准误合为一列。显著性用上标格式的*表明,括号内展示标准误,置于系数和显著性程度后。括号为半角格式“()”而非全角格式“()”。系数和标准误均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控制变量是否控制用“是”或“否”注明。变量回归结果同样本量及模型整体检验值之间用横线区分。
l 图:图题居下,黑体小五号居中,图显示效果与正文中小五号字大小一致。横坐标名称横向排列,自左向右,纵坐标名称纵向排列,,自下而上,坐标名称以中文为宜。宜采用黑白图,删除图中不必要的外框、网格线等。刻度线内置,刻度数值应写完整,例如:应为“0.03”而非“.03”。插图应保持足够清晰度,可编辑图片(矢量图),如Excel表格数据生成的图片,Visio,PPT流程图可直接提供文件(.xlsx,.visio,.ppt)。
l 公式:数学公式和正文中的变量或指标代码须用mathtype软件输入,变量均用斜体,但函数名称、数字等采用正体。公式居中排列,公式用(1)(2)(3)编号,编号右对齐。括号为全角格式“()”而非半角格式“()”。公式中每个符号都需在正文中说明含义,公式在正文中的说法为“(1)式”“(2)式”等。
九、注释与参考文献
l 注释:脚注为宋体小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倍行距。用①、②、③编号,每页重新编号。直接引用领导人讲话或有关政策文件时,前面加“参见”,再说明来源,有关来源应为正式出版物或权威官方网站。直接引用内容须与原文完全一致。引用数据、案例等资料时,前面统一加“资料来源”,再说明来源。
l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为黑体五号,具体内容为宋体小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倍行距,每篇文献独立成段。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不能采用作者出版年制,正文中用[1][2]上标标注,文末按出现顺序排列。不同类型文献引用范式请参考《<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献引证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