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栏目
中频栏目
低频栏目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5期):
https://gzzp.gznyzyxy.cn/#/
3、刊内电话:0851-85360811;85360812
4、刊内邮箱:gzzp@chinajournal.net.cn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出版一期。
6、刊内微信公众号:耕作与栽培
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
《耕作与栽培》投稿指南
【官网信息】
《耕作与栽培》于1981年创刊,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主管、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我国唯一的耕作学与栽培学学科专业期刊。本刊1992年曾列为北图中国农学类核心期刊,现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以及西牛计划优秀中文期刊。期刊始终坚持“繁荣和发展中国耕作栽培学,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为振兴农业服务”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研究报告、问题探讨、专题综述、栽培技术及学科交流。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 文稿要求
1.1论文质量
论文要求题材新颖,必须是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论文写作规范,层次分明,语言精练流畅,逻辑严明。论文论点突出,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数据用图或表列出,同一类数据一般不建议图、表重复使用。图表中已有的数据,在文字叙述中尽量简练。
1.2 题名与标题
题名应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20字,不用副题,中英文标题对应。文章中标题层次应尽量减少,不超过3级,标题序号写法如下:1、1.1、1.1.1,各级标题最后不需加标点。
1.3 作者姓名与单位
提供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学历及职称,主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邮箱及联系电话。作者姓名须附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工作单位应写标准全称,附英文名称。外国作者姓名按其习惯书写(不必译成中文),工作单位亦用外文书写并加国名。作者姓名及排序一旦确定后期将不再更改。
1.4 摘要与关键词
中文摘要应按照科技论文撰写要求,明确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英文对应中文翻译,关键词3-5个。所有来稿提供中图分类号及文献标志码。
1.5 正文
1.5 .1图表
图和表应简洁清晰,“自明”性强,避免图、表和文字间相互重复。文字、数字一律按国家相关标准执行,图和表均应插入到正文中相应位置。所有图题和标题均需要翻译为英文,表内标题不作翻译。电脑软件制图需保存为矢量图格式(ai、eps、emf等)并附原始数据,照片要求高分辨率,所有图片需单独打包与文章一并上传。表格为三线表,项目不能缺失。
1.5 .2计量单位
一律采用国家计量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正文和图表中的单位用“/”表示,不用负指数方式表示,数值与单位之间空1个字母大小的空格,如:正确用法为2 mg/L。重量单位:公斤用kg,克用g,吨用t;长度单位:米用m,厘米用cm,毫米用mm,微米用μm;面积单位:公顷用hm2、平方米用m2,无特殊情况不能使用亩制;浓度单位:采用百分比浓度或摩尔浓度;时间单位:小时用h,分钟用min,秒用s等。公式的上下角标、数字、字母、符号、正斜体等要标注清楚,未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稿件原则上不拟采用。
1.6 参考文献
著录格式参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末将参考文献项依次列出(英文参考文献相同)。其中,参考文献部分应有1-2条本刊出版文献。
1.7 基金项目
论文须有对应基金项目支撑,且在内文中按照规范进行标注。
1.8文本格式
所有投稿一律为Word文档,A4页面,页边距上下63.5px左右37.5px,宋体5号,行距16磅,正文5号字。
2.投稿方式
所有稿件均在系统投稿和审稿。请登录《种子》网站http://zhzi.cbpt.cnki.net,在“作者投稿查稿系统”注册,按提示步骤确认完成投稿流程。如3个工作日内未收到回复,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电话:0851-85360811或0851-85360812 )。
3.网络投稿流程
(1)作者注册;
(2)查看投稿须知;
(3)查看版权协议;
(4)填写稿件信息;
(5)填写作者信息;
(6)上传稿件和附件。
注意:
(1) 带*的内容为必填项。
(2) 每篇文章都需要有投稿作者和通讯作者,可以由同一人担任。如果是学生,通讯作者应该是指导教师。
4.稿件流程
(1)作者上传的稿件成功后,作者会接到系统自动发送的收稿通知;
(2)稿件经初审合格后,作者会收到初审编辑发的稿件接受通知;
(3)专家外审;
(4)对外审通过的稿件进行编修;
(5)审稿通过,等待安排;
(6)编辑部校稿,定文发表。
温馨提示:若投稿100天后未收到本刊编辑部的任何通知,请与通知编辑部联系,请勿一稿多投。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5. 稿件费用与稿酬
稿件费用为版面费与审稿费两部分,版面费按印刷页计算,为400元/页,审稿费为200元/篇。本刊根据字数发放稿酬。汇款时请注明论文编号和第一作者。
期刊出版后,编辑部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作者另付报酬。
【2024年05期信息】
《耕作与栽培》是国内耕作与栽培学方面的唯一专刊。期刊自1981年11月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繁荣和发展中国耕作栽培学,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为振兴农业服务”的办刊宗旨,支持“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结合,立足于贵州,面向全国”的原则,突出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实际,深受广大农业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农民技术员的欢迎,在农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培养科技人才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综述、问题探讨、植物资源、良种良法、应用技术、经验交流等。请作者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注明投稿栏目,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论文质量要求:论文要求题材新颖,必须是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论文写作规范,层次分明,语言精练流畅,逻辑严明。论文论点突出,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数据用图或表列出,同一类数据一般不建议图、表重复使用。图表中已有的数据,在文字叙述中尽量简练。
2附图以电脑制作打印并附数据,照片要求高分辨率,若有可能请附RAW格式原始文件。表格尽量按三线表排版,项目不能缺失。论文要求附英文标题,并有200~300字的中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研究报告栏目还需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所有来稿请提供中图分类号及文献标志码。
3投稿请将论文电子版投到我刊采编系统(http://gzzp.gznyzyxy.cn/)或发送至我刊邮箱(E-mail:GZZP@chinajournal.net.cn;所作图表请保留原始数据文件),外文请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文字、数字一律按国家相关标准。
4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参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末将参考文献项依次列出(英文参考文献相同),其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姓名(不超过3人者全部列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文题.期刊名(外文期刊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期):起讫页.
5论文参考文献请尽量优先引用本刊登载文献。
6凡涉及计量的地方请用法定计量单位,重量单位:公斤用kg,克用g,吨用t;长度单位:米用m,厘米用cm,毫米用mm,微米用μm;面积单位:公顷用hm2、平方米用m2,无特殊情况不能使用亩制;浓度单位:采用百分比浓度或摩尔浓度;时间单位:小时用h,分钟用min,秒用s等。公式的上下角标、数码、字母、符号、正斜体等要标注清楚,未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稿件原则上不拟采用。
7来稿文责自负,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修改、删减、加工,来稿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请勿一稿两投或多投。
8在本刊发表的论文,所涉及基金项目、内容若有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项的,请将基金项目协议书、获奖证书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寄给编辑部作资料留存。对此本刊将对作者今后的论文优先录用,望各位作者能给予支持。
9请附第一作者简介,若有通讯作者也随附简介。内容包括: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学历,职称,主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以及邮箱。
10稿件录用后本刊将根据稿件所占版面收取一定版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