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9/11 10:34:47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们扎根教学一线,授业解惑传承薪火;他们深耕科技前沿,勇担重任鞠躬尽瘁。在青岛大学,也有这样一位“榜样”师者,他潜心科研,为解决卡脖子难题费尽心力;他弘扬师者之光,力争让学子出类拔萃……他就是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授苏晓泉——
苏晓泉,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青创人才引育团队负责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微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篇,获软件著作权5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
2020年,苏晓泉加入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科研之路。青大计算机科技技术学院建设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经过三十余年阔步前行,学院师资力量日益雄厚,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扎根于此,苏晓泉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学院育人使命,承担科研重任。讲台上,他是春风化雨的青大师者;讲台下,他也是一位充满激情的科技工作者。苏晓泉将自己的所学所得运用在教学与科研中,成为众多学子心中的启蒙师。
深耕科研,聚焦卡脖子问题
一个微生物组由成百上千的不同物种构成,如何理解这种复杂的结构特点及其背后所隐含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价值,也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难点问题。入职青大后,苏晓泉组建了生物信息研究组,开始“微生物组”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信息研究组
苏晓泉带领的生物信息研究组团队成员覆盖计算机科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专业,其中特聘教授1人、青年骨干3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1人。团队自成立以来,成员们始终秉承时代楷模“黄大年”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科学研究中。成员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等科研项目,研究生先后发表1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针对上述研究难点,苏晓泉团队以计算机和生命科学交叉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全球大数据相似性计算,研发了“微生物组搜索引擎”,以此分析识别微生物组的来源环境、健康状态、疾病类型等特性。这种新模式的建立,运用了并行计算、动态索引等前沿计算方法,又融合了物种进化、代谢功能等生物学背景,对计算过程进行校正与优化,大幅提高了计算精度与速度,充分体现出学科交叉的优势。
之后,团队将该搜索引擎应用到疾病检测方面,有效地降低了疾病诊断的“漏诊”和“误诊”,在数据适应性和抗干扰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关研究成果在口腔、皮肤疾病的早筛和精准养护领域进行示范推广。
目前,“微生物组搜索引擎”这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十大进展”,并得到科技部、AsianScientist、EurekAlert等先后报道。
苏晓泉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系列生物信息软件,获得了多项软件著作权授权
学科交叉融合成果将为人体健康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更多新的突破和思路。苏晓泉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积极探索学科交叉成果,除了“微生物组搜索引擎”,该团队还自主研发基础算法与独特软件。众多研究成果既解决了领域内的关键问题,又打破了基础科学软件潜在的技术封锁与壁垒,受到业界广泛认可。
立足教学一线,培养技术人才
在青大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注重人才培养是学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关键。为此,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苏晓泉及其团队也不忘培养前沿技术人才。
依托学院的教学资源,苏晓泉积极践行育人使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多学科、多来源、多组学数据向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现状,苏晓泉带领团队立足教学一线,开设并主讲《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计算机学科本科核心课程,将生物信息研究项目融入到课程设计,通过实例提升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对学科交叉的认识。
此外,研究团队还参与编写《微生物组实验手册》等多本生物信息学前沿技术与实验课程教材,为跨学科大数据整合分析等先进技术的教育奠定基础。团队中的青年教师,依托青岛大学“求真讲堂”,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专题讲座,将经典计算机学科理论基础与生命科学等前沿交叉技术相结合,培养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树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治学与探索精神。
苏晓泉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学术报告
在苏晓泉及其教学团队的指导下,学子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投身科研,在实践中寻求真理,众多优秀学子投身计算机领域,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在青岛大学,如苏晓泉一般的青年人才不胜枚举,他们潜心教学,践行育人使命,为奔涌不停的后浪们搭就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未来,期待更多学子将青春的注脚于青岛大学绽放,将青春的高光照进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地方!
本文素材来源:青岛大学官网/官微、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官微
转自:“研究生科研必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暨大IESR马森助理教授的合作论文发表于发展经济学顶级期刊JDE
下一篇:国家杰青,任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