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9/18 9:26:43
何谓哩
书名:何谓哩:云南瑞丽傣卯人的精神生活
作者:魏茜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出版单位:云南民族出版社
ISBN 978-7-5367-8962-3
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作者的任务是竭尽全力地去描述瑞丽傣卯人精神生活的丰富形式——以信仰仪式为透视窗口展现瑞丽傣卯人精神生活的基本样式、文化内涵、内在逻辑和形成机制,力求从总体上把握现阶段瑞丽傣卯人精神生活的基本样态,并在此认知基础上将傣语形容词“哩”[li33]置于当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日常和精神生活情境中进行深描,试图对“哩”在各个层次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进行阐释。
作者简介
魏茜,女,1991年11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先后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泰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亚非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语言与文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何人为傣卯
第一节 傣卯人:以地域命名的自称
第二节 哼:瑞丽傣卯人的家庭和亲属称谓
第三节 曼:瑞丽傣卯人的村寨
小结
第二章?宛哩:瑞丽傣卯人历法系统中的好日子
第一节 比傣和比果洒:瑞丽傣卯人日常生活中的两种傣族历法
第二节 瑞丽傣卯人的纪年方法
第三节 瑞丽傣卯人的纪月方法
第四节 瑞丽傣卯人的纪日方法
小结
第三章?支哩:瑞丽傣卯人的好名字
第一节 奶名
第二节 更名
第三节 冠名
小结
第四章?有哩金完:“好在”是瑞丽傣卯人精神生活中的基本样态
第一节 “好在”的城子:生活在一城之王召勐的庇护中
第二节 “好在”的寨子:居住在一寨之首召贺曼的祖荫下
第三节 “好在”的房子:走开,捣蛋鬼
第四节 “好在”的身子:疾病诊治的精神方式
小结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框架
绪论的第一部分讲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脉络和选题缘起。作者在云南省瑞丽市姐相镇傣卯人聚居地进行田野调查时,一个普遍流行并活跃于傣卯人日常交流、仪式祝祷用语中的四音格词“有哩金完”引起了作者的注意。在作者看来,这个词不仅暗示着傣卯人对自身生活方式的潜在态度,而且隐喻着他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衡量标准、美好期望和意义追寻。“有哩金完”直译为“住好吃甜”,那么何谓“哩”(好),当地人认为如何才算得上“哩”(好),“哩”(好)的概念所指和文化内涵具体又是些什么。这些问题引发了作者的思索和探索欲望。因此,本书以“有哩金完”一词为切入点,在当地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图景和一场场庄重的信仰仪式描写中探索“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继而展示瑞丽傣卯人精神生活的基本样态,演绎和归纳瑞丽傣卯人的文化逻辑和思维方式。第二部分对民族学、人类学的信仰仪式理论研究现状展开学术史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思路。第三部分概述田野作业,介绍本书研究的田野资料获取过程。第四部分说明本书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方法。第五部分说明本书的整体结构和框架。
本书的第一章简明扼要介绍了瑞丽傣卯人的基本情况。第一节对本书的研究对象傣卯人进行界定,认为傣卯人是一个以地域命名的族群自称。自称傣卯人的傣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人口6万余人。傣卯人一词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指生活在勐卯(瑞丽)城内的傣族人,由傣勒(傣卯人对瑞丽江以北地区傣族的称呼)移民、傣绷(北缅甸掸人)移民和土生土长的傣卯人组成;狭义则指勐卯地区的原住傣族居民。本书使用的是傣卯人一词的广义概念。第二节探讨瑞丽傣卯人的家庭和亲属称谓。哼[h????3](家庭)是瑞丽傣卯人亲属关系网中最小的社会团体,作者以田野点村落的家户为样本,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当地傣卯人的家庭结构类型进行划分和分析。另外,本节对瑞丽傣卯人亲属称谓及其特征进行深描和阐释,并对两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摆——摆坦[p?i??3t?m??3](赕佛经)和摆帕拉[p?i??3pha??3la??3](献佛像)进行描写,目的在于分析瑞丽傣卯人与祖先的关系,勾勒瑞丽傣卯人以小家庭结构为基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基本样态。第三节聚焦瑞丽傣卯人血缘、地缘合二为一的曼[man?2](寨子),重点描写以“八大组织”为领导的村落行政制度、以年龄段和社会角色为原则的社龄团体。在此基础上阐释瑞丽傣卯人村寨中的责任追究体系、奖惩制度、社会规约,归纳瑞丽傣卯人精神生活集体性方面的内容。本章是对瑞丽傣卯人现实生活空间和社会结构的客观描述,这些社会性、物质性存在是瑞丽傣卯人精神生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空间和社会基础,因此本章的内容对本书研究的整个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第二章开始本书将对“哩”进行意指分析。设计将“哩”置于当地傣卯人的历法系统中,探讨傣卯人是如何“选日子”“定日子”,以及思考和为一个“好日子”的。第一节对瑞丽傣卯人现行使用的两种历法比傣(傣族大历法或者大傣历)和比果洒(傣族小历法或者小傣历)进行深描和阐释,从历史耙梳中演绎二者在当地社会中的变迁过程;第二节分别对瑞丽傣卯人历法系统中的比傣、比果洒以及干支纪年法进行深描和阐释;第三节对月相、月序、干支纪月法进行深描和阐释;第四节对序数、曜日、生肖、干支纪日以及属日的计算方法进行深描和阐释。本章总结认为,“哩”在“宛哩”(好日子)这一文化情景中蕴含着恰当和完满的意味。
第三章在瑞丽傣卯人历法系统的深描和阐释基础上,透过地方性文化中的生肖制度和取名规则,运用列维-斯特劳斯经典的意识模式和无意识模式理论,探讨傣卯人思维方式的深层逻辑,从而提出通用于“哩”所构筑的文化事象的诠释性原则。本章以“支哩”(好名字)为线索,第一节探讨了傣卯人如何取一个“好”的奶名,方法是将与取奶名相关的生肖坛、生肖制度以及取名规则等文化事象分别看作一个个有意义的象征符号集合,并将它们解构和重构,从生肖符号的不同结构层次及符号之间的组合方式上揭示作为“舶来品”的生肖制度的本土化过程,进而揭示傣卯人思维深处关于“冲”与“合”两种观念之间所达成的一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恰当关系,即化合之道,并认为“支哩”的思维逻辑此层面上可以归纳为时间上内外和谐(生命和声音的和谐)、空间上正斜相抵、信仰上圣俗合一,按照此逻辑取的奶名是傣卯人认为的好名字。此外,傣卯人的名字或称呼还会随着社会角色转变而转变,随着功德积累的数量而冠以不同的称号。因此,本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对傣卯人的“更名”和“冠名”文化进行了探讨,一方面保证傣卯人取名文化研究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认为傣卯人所谓的“好名字”还与功德观念息息相关。
第四章以“好在”为线索,将“哩”主要置于瑞丽傣卯人民间信仰文化中进行分析。本章将“好在”大致划分为“好在”的城子,“好在”的寨子、“好在”的房子以及“好在”的身子,依据在于三者不同程度的蕴含着个人与居住环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好在”的城子意味着生活在一城之王“召勐”庇护中,第一节,着重对勐卯区三位“召勐”——“召广勐”“召三哒”“召等喊”以及与其相关的民间信仰仪式、神话故事、历史记忆等进行深描和阐释,揭示以的缘为纽带的“好在”之感。“好在”的寨子意味着居住在一寨之首“召贺曼”的祖荫下,第二节以傣卯人民间信仰仪式中的祭寨神仪式仪轨为“窗口”,揭示以的缘、亲缘为纽带的“好在”之感。第三节,“好在”的房子意味着要处理好人与他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不仅表征于日常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而且还暗含于人与“皮”之间,本小节因此聚焦当代与建房相关的民间信仰仪式,从人与他人、人与想象中的超自然存在之间的互动实践中,勾勒傣卯人精神生活的基本样态,如“咩呆咂”(难产而死的妇女)和“呃格”(出生夭折的婴儿),是“危险”“污物”和“不完整”的隐喻,傣卯人对它们的感情色彩是恐惧的,相应的会通过驱赶、区隔、清洁等象征性行为与它们区别开来。第四节,“好在”的身子要远离生理性疾病,还意味着远离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不适,后者在当代社会中被归因为冒犯了“皮”和感染了“巫术病”。在傣卯人的想象中,“皮”有些许神通,但是情绪不稳定,如果等价交换,则有求有应;如果冲撞冒犯,便会有病痛灾祸降临。这一小节透过人与“皮”之间形式多样的互动实践,将当代疾病治疗的精神方式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是以道歉赎罪为主题的信仰实践;第二种是以互体和转移逻辑为基础的信仰仪式;第三种是通过解释说明来确定秩序,使混乱的精神秩序在沟通中得以被维护;第四种是通过引导病人自己表达和释放,使混乱状态在经过歇斯底里的生理性释放之后得以重新组织。这四种的方性的疾病治疗的精神方式亦为瑞丽傣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部分从现实生活、精神思考、彼岸世界三个维度对本书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且回答本书研究提出的何谓哩问题:“哩”是傣卯人精神生活中的善意倾向。根据傣卯人有意识的解释,“哩”为“美、善、开心、生活好、规矩、好命、漂亮”之意;透过地方性文化中的历法系统、生肖制度和取名规则看,“哩”在无意识模式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为首尾相接、循环往复之完满所求;正斜(邪)相抵,吉凶相消之互补原则;同性相斥、异性相配的化合之道——此为“哩”的第二层含义。具体上讲,从傣卯人思考时间的方式中可以看到“宛哩”(好日子)所蕴含的意味解释为恰到好处和永恒轮回之完满,进而揭示“哩”在时间观念层面所指涉的恰当和完满之内涵。从“支哩”(好名字)的文化阐释中发现名号越长代表着名字越“好”,此处“哩”便具有功利性含义,即生活富裕且积极做“摆”,慷慨大方且乐于奉献,超凡脱俗,自觉地追求自身所具有的神圣性。从“有哩”(好在)的分析中又揭示了关于“哩”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好在”的居住地既要满足客观条件上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要满足由内而外的安全和舒适体验,它们都强调着人与环境、人与集体、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秩序,前者通过社会整合来实现统一,后者需要通过对居住地周围事物的超自然信仰来维护共同的福祉;另一方面,“好在”的身体不仅指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还要保持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后者主要指向精神生活层面,即在神圣与凡俗、肉体与精神的转换中引导自己的生存体验、思想情绪、生活信念、精神面貌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内在超越性的治愈体验和人文关怀。最后,傣卯人所谓“有哩金完”早已超越了其字面解释,它蕴含着傣卯人对自身生活方式的潜在态度,指向了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方式,强调着内在超越性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慰藉,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舒适体验,并暗示着他们对精神生活的美好期望和意义追寻,勾勒了人们所向往的共有精神家园之轮廓。
后记部分讲述了作者离开田野点芒村前按照当地人的想法代写了一份“美丽村庄”开发计划,使得种种担忧之情不断涌上作者心头。作者看到一些时代性问题在现代性话语中与瑞丽傣卯人的精神生活产生碰撞,比如瑞丽傣卯人仪式性、集体性的精神生活方式是否有足够的能量抵抗当今时代精神生活物化和个体化的趋势,当地人民政府大力倡导的文化旅游开发是否会对当地的传统文化造成破坏,瑞丽傣卯人的精神气质和传统生活方式能否适应现代企业所强调的创业精神,瑞丽傣卯人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功德观在现代性话语的冲击下是否会失效,如果失效了,将何去何从。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论历史学票友的基本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