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9/19 16:44:46
集思广益
共促成长
秋意阑珊,寻精备精教之道;教海澎湃,研课堂高效之途。为规范集备流程,提升集备实效,城阳区全体初中物理教师在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初中物理教研员秦文钢主任的带领下展开了联组集备活动。9月14日下午,青岛市“十四五”重点课题“双减视角下创新素养培养实践研究”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生本高效课堂建设的联组集备研讨会分别在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青岛市城阳区书雨学校、青岛市城阳区第十三中学、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青岛市城阳区第十七中学、青岛市城阳区白云山学校顺利开展。
第一组联备活动
第一组联备活动在青岛市城阳区第十五中学进行,城阳区实验中学、城阳区第十五中学、京华学校、美欧学校老师悉数到场。活动由城阳区实验中学刘波老师主持,老师们交流讨论了城阳区实验中学孔维维老师主备的《4.2光的反射》新授课和美欧学校王文娟老师主备的《15.1两种电荷》新授课。
活动第一部分由城阳区实验中学孔维维老师对八年级《4.2光的反射》这一节的教学课件和导学案进行讲解说明,孔老师按照“整-分-合-补-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环节紧凑,教法学法得当,重点难点突出,注重体现物理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精神要求。随后,根据孔老师的分享,各校老师进行了充分热烈的交流研讨,其中城阳十五中宋秀岩老师和城阳区实验中学刘波老师作为代表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两位老师从课堂导入、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式多样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各位老师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活动第二部分由美欧学校王文娟老师对九年级《15.1两种电荷》这一节的教学课件和导学案进行分享,王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详尽,准备十分充分。经过热烈的交流讨论后,城阳区实验中学郑小明老师和京华学校甄爱贵老师作为代表进行了发言。郑老师首先肯定了这次备课的充分性,随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学生的认知程度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重点难点的突破提出了修改建议,例如适当提前“摩擦起电的实质”这一部分内容,不断强化摩擦起电现象宏观和微观的内在联系。随后,甄老师也对课件和教案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使本次备课得到了充分的完善,效果显著。
活动第三部分由联组集备组长刘波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确定了课件和导学案的优化方案。
第二组联备活动
第二组联备活动在青岛市城阳区书雨学校进行,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青岛市城阳区第九中学、城阳区书雨学校的八九年级物理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联组集备活动由青岛市城阳第二实验中学刘美艳老师主持。
首先由城阳第二实验中学张文慧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声音的特性》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学案设计。在这节课中张老师运用了大量的视频音频素材,将声音的特性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根据张老师的分享,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针对本节课,青岛市城阳区书雨学校的胡梦瑶老师和青岛市城阳区第九中学的胡伟婷老师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环节二,青岛市城阳区第九中学位姣姣老师分享了《串联和并联》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案设计。在这节课中位老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动手实验逐步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讨论过后,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的刘燕燕老师,青岛市城阳区书雨学校的韩雪老师分别对位老师这节课做出了精彩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环节三,在两节课研讨之后,联组集备组长刘美艳老师根据发言进行了总结,确定了课件和导学案的优化方案。
第三组联备活动
金风送爽,迈入新程,第三组联备活动在青岛市城阳区第十三中学进行,城阳区第五中学、城阳区第十一中学的物理老师悉数到场。活动由城阳区第十三中崔楠老师主持,对城阳区第十三中徐杰老师主备的《声音的特性》和城阳五中孙燕老师主备的《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两节新授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活动第一部分由城阳第十三中学的徐杰老师展示《声音的特性》的教学课件和学案。徐老师由两个乐谱“1”出发,而后用钢尺进行探究实验,进一步通过欣赏曾侯乙编钟增强学生对声音的特性的理解,真正实现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突破本节课难点。城阳第五中学的纪学峰老师作为代表对本节课进行精彩的点评,并提出在用钢尺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时,如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控制变量的问题,参会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在场老师受益良多。
活动第二部分由城阳第五中学孙燕老师对初三新授课《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教学课件和学案进行了分享,参会老师都对孙老师这节课的结构和内容的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城阳第十一中学宋佳老师和城阳第十三中学孙文娟老师作为代表对本节课进行精彩的点评。宋老师对孙老师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导向性、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难度与梯度、实验过程中评估环节的巧妙设计表示认可与赞同。孙文娟老师代表城阳第十三中学物理备课组深入阐述了宋老师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对为学生提供相同规格的小灯泡、固定电池节数还是让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实验提出疑问,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殷海涛老师、张志文老师和李玉凤老师等都给出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孙珊珊老师也对本节课的新课导入,做了生动的补充。
活动第三部分是在两节课研讨之后,联组集备组长孙珊珊老师根据发言进行了总结,确定了课件和导学案的优化方案。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经过生动的展示,深刻的研讨,精彩的点评,校际之桥已经搭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研教改,我们在路上。
第四组联备活动
第四组联备活动在青岛市城阳第七中学进行,活动由联组集备组长窦吉伟老师主持,城阳第六中学、城阳第七中学、城阳第八中学、城阳第二十中学、高新区第一实验初级中学老师齐聚一堂,对城阳七中王鹏飞老师主备的《质量》新授课和城阳六中窦吉伟老师主备的《变阻器》新授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城阳七中王鹏飞老师的《质量》新授课,以项目式教学为亮点,结合新课标,从教材、学情、重难点、教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做了全面的阐述。
老师们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对一些教学细节和习题配图的科学性提出建议。崔叶莉、王曦悦等老师分别代表各自学校对《质量》这节课在整体和细节上探讨。崔叶莉老师关注到只用一张
作为导入有些单薄,给出“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超市收银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的建议。
城阳六中窦吉伟老师的《变阻器》新授课,采用课前回顾、课堂内化的方式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做好铺垫,处处体现了目标导向、问题驱动的教学思路,并引导学生对照表格、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总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判断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一直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窦老师说课结束后,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祁点点老师和万光海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听课心得和建议。其中,万老师提出,可以将滑动变阻器拆开,向学生展示长电阻丝,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滑动变阻器实际上改变了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
每一次集备都能带来丰富的收获,每一次交流都意味着一次个人成长的提升。在联组集备的环境中,我们期待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共同迈向更高的目标!
第五组联备活动
第五组联备活动由城阳十七中的林晓庆老师主持,研讨活动流程分为备课展示、点评发言、互动评课三个环节。
首先由王元林老师和杨闪闪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教学课程设计。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都运用了“目标导向—问题驱动—六学联动”的教学模式。
第一节课是由城阳十七中的王元林老师带来的《光的直线传播》,首先王老师用枪击气球的趣味性小游戏为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下来通过小实验和演示视频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补充环节中,王老师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的装置,用杯子剪出不同形状的小孔,并录制出了视频观察现象,设计新颖令人眼前一亮。
第二节课是由北师附校的杨闪闪老师带来的《串联和并联》。从生活现象作为引入,并设置课前翻转与内化,从电流路径、开关作用、对用电器的影响三方面对比串并联电路的结构与特点,在总结规律后又回归生活,辨析生活中的电路,首尾呼应,环环相扣。
点评发言环节:
白沙湾学校的徐婷婷老师和袁丽靓老师对王元林老师的《光的直线传播》进行了点评:王老师的语言简练流畅,结构完整,引入环节小游戏趣味性很强,分别从气、液、固三个状态来分析光的路径,条理清晰。在补充环节中,用实验证明不同的孔成像形状是一样的,加深学生的理解。
天泰城学校的王小艳老师和丁钰老师对杨闪闪老师的《串联和并联》进行了点评:杨老师的课充分践行了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服务于生活。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更快融入课堂。在学生实验环节设立了小组加分制度,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互动评课环节:
北师附校的王春光老师和城阳十七中的李霞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备课情况进行了点评:王老师的引入方法非常引人入胜,十分惊艳,在课堂结尾时又回到了对这个例子的讲解。杨老师的课堂上有大量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更加深对串并联的理解,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同时提出了一个想法,由几个学生手拉手代表串联,手搭在同学的肩上表示并联,更加生动形象。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当强力推进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六组联备活动
城阳区初中物理教研第六联备组的老师们在白云山学校进行了联组集备活动。城阳四中、城阳十中、白云山学校、国科大的老师悉数到场。
首先,城阳十中的陈莹莹老师对《电压》一节进行了交流展示。陈莹莹老师带领学生温故知新,从回顾电流的形成入手,类比水流建构电压的概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陈老师在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比较法,对比电流表与电压表的区别,加深学生的认识。陈老师的课堂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联组成员们围绕陈老师的分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城阳四中的杨萍老师指出,在关键概念的建构上,要注意强调概念的辨析,紧扣考点,强化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白云山学校的徐代宇老师认为,本节设计还应在重要考点上实现反馈练习的侧重,结合考点形式设问和练习。
随后,城阳四中的杜娟老师对《电阻》一节的教学思路、课件及导学案进行了汇报交流。杜老师从生活场景入手,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和联系,借助实验和类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电阻的深入学习,进一步认识半导体和超导现象。
接着组内教师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了交流讨论。刘建刚老师指出: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课堂容量,应当结合中考考点,精简筛选习题。要考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实际现象为基础,循序渐进的上升到抽象层面。国科大的王涛老师提出:在关注到基础和分层的前提下,以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半导体与超导体跟实际生活的联系。
最后,第六联备组的老师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为了找到适宜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应用类比式提问,促进学生的迁移;尽可能多的以现象、
代替文字性描述,给学生丰富的感性素材;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处理难点实验故障分析时,多多引导学生从实验过程中找答案;结合考点,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夯实基础......
通过联组集备,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广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效率,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活动中,教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积极主动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火花。乘风破浪,且思且进,全体城阳区初中物理教师将以这次教研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集体备课中统整研讨,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深化课堂教学,为城阳区物理教研的进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转自:“城阳区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