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集体备课的三大问题与三个建议| 备课质量提升专题(4)

    阅读: 2023/9/20 16:32:52

    三个问题

    开学了,对于老师来说,最不能忽视的一件事就是备课,集备的话题自然不可回避。据个人观察,在当下中小学,集体备课至少存在三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希望引发大家的思考。

    第一、集备的价值还是重视不够。有的校长还在怀疑集备的价值和必要性,说到底是没有认清教学设计对于教师和教学的价值,更没有认清集备对于学校发展的价值。可以说,一个学校、区域的集备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校、区域的教学质量。道理无需多言,就怕看不到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第二、往往重视“集体”忽视了“备课”。很多学校狠抓之“狠”,表现在制定了集备的十条或二十条规定,大多是在定时定点之类的形式上下功夫,还没有深入到具体的“备课”即教学设计的专业性上。有的学校要求必须一备二备三备,当然有学校的考量和实际情况,但如果一次就能有专业的教学设计当然更好,个人觉得不必有三个流程;如果三备的结果还是不专业,N次也意义不大,要反思备课专业吗?不宜追求次数。

    第三、重视了知识忽视了人的发展。有的学校干脆不要备课组,只要考得好,随你怎么搞。老师们似乎没有了参加集备活动的“烦恼”,却陷入题海战术和内卷。也有的学校高度重视集备,但几乎陷入结果主义,只看分数不看其他,忽视了对教师的专业赋能,缺少培训研修。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只见知识不见人,教师的专业发展受阻。

    三个建议

    第一、在备课专业化的基础上,追求集备专业化。这个逻辑很简单,集体备课说到底还是备课,集备的根基是备课;没有备课专业化,哪里有集备的专业化?这是很多集备活动质量差的根源和症结。不少学校虽然在抓集备,但对专业的教学设计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或不愿意研究,这是不可能搞好集备的。

    第二、从抓形式尽快走向抓内容。首先当然要有组织有制度有活动,这是最起码的形式保障。有的业务干部喜欢在这个层面做文章,因为制度好拟定,组织好建立,但活动的内容专业性很难搞,是个慢功夫,不容易出政绩。殊不知,不抓内容专业性,形式越热闹越容易陷入形式主义,老师越反感。这个内容的专业性,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专业性,更包括教学设计的专业性,很多学校的薄弱点、提升空间恰恰在这里。

    第三、要特别重视业务干部和备课组长的专业发展。业务干部是集备考核制度的制定者,是具体业务的引领者;备课组长更是教学质量的尖刀班班长,是一个备课组的“头雁”,直接决定集备质量。这些骨干的专业水平提高了,集备质量自然就好提高了。现在,专门针对备课组长的专业培训与研修,还比较少。即便在有的名校,备课组长没有读过专业的教学设计书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设计培训,他只是学科知识比较扎实,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相关培训和研修有必要早日列入计划。

    集备不能是开学初的“昙花一现”“应景之作”,应该是常态化、长期性的最日常表现,是学校校本教研的“家常饭”。

    祝愿中小学的集体备课越来越专业,真正为教师减轻工作量、实现专业发展,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3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这则来自培训现场的课标分析案例,太值得认真研究了

    下一篇:“备课质量提升年”,怎么干?| “备课质量提升”专题(3)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