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多所高校,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阅读: 2022/7/5 10:52:48

    据官网消息,6月23日上午,广西科技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线上签约仪式。

    又一个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浮出了水面。

    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的产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风潮,正轰轰烈烈地吹往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

    它的到来,或将接替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新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全国重点实验室”,出炉

    近期,各大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相关消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6月15日,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一行来到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访问。学校官网的报道中,明确写道:“双方就实验室建设运行、有组织科研等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并形成共识,两个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我国水稻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强强联合,开展生物育种等科研协同攻关。”

    6月13日,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副校长李玉民一行,则调研了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召开重点实验室建设座谈会,研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而在此前的4月16日,《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便提到:认真梳理研究学校现有的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情况,形成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方案,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

    据1月召开的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透露,今年科技工作的要点之一,是更加突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国家实验室全面入轨运行,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阶段性任务。

    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出炉,意味着重组的阶段性任务,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也标志着近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热潮,掀开了新的篇章。

    优化、重组与洗牌

    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与重新洗牌的阶段性成果。

    从1984年至今,经过30多年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也或多或少面临着部分研究方向与技术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管理体制机制亟待深化等尴尬。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2018年6月,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实验室经优化调整和新建,数量稳中有增,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70个左右。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揭开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序幕。

    在总量控制的大背景下,各大国家重点实验室需要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方向调整和结构升级,来确保自己能够跻身新序列。

    据青塔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明确将参与到优化重组的进程之中,各大实验室重组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随着重组的深入,去年12月,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释放出了新的信号。

    同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将采用试点先行、分批推进的方式启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

    2021年12月修订通过、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也已将“建立健全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明确写入。

    此外,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出,“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不难看出,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到“加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官方口径中的关键词,已经悄然变化。由“破”到“立”,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调整方式与建设路径,也日渐清晰。

    挑战VS机遇

    无论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还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调整,都将是国家战略资源投入的一次重新分配,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于高校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重大的机遇。

    为了抢占先机,2022年上半年以来,不少高校,已陆续开启了对“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布局。

    今年2月,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暨新学期工作会议。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匡翠方指出,要努力争取重组建设新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度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凝练重点研究方向,贯通极端光学仪器研发全链条。

    3月21日,中科院兰州化物所-长江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合作交流研讨会以线上形式召开,共同推进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

    4月13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主持召开校长办公室第2022-13次会议,会上审议了畜禽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方案。

    6月1日,南京市副市长林涛带队,来到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调研学校智能系统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建工作。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表示,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和智能系统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建)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江苏大学等多所高校,也正积极筹建,或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参与到新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建设中来。

    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面对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大调整期,新的机遇,已经摆在眼前。

    谁能通过率先布局、抢抓机遇,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成为赢家,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青塔

    转自:口袋科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8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IF 10分 SCI meta分析范文背景部分写作思路解读

    下一篇:39人!基金委医学部公布一批评审专家名单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