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中小学教研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省培6期 |《教育科研实操》衢州市教科研骨干教师研究力提升班研修感悟

    阅读: 2023/12/21 10:55:58

    衢州市教科研骨干教师研究力提升班

    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未来教师的专业增值行动

    2023年11月24日,《衢州市教科研骨干教师研究力提升班》40学时培训在温州大学正式开班。温州市教育发展研究院四任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教科研案例分享和实践成果。

    为期五天的培训课程为我们打开了科研新思路,指明了教研新方向。大家真切认识到未来教师的专业增值行动,要引领教师立足课堂做真实有品质的研究,教育科研是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学员的学习收获。

    Part.1

    衢州求益中学 陈道香

    达成真正的学为中心的理念,真正提升学生在思维力上的发展,借助学生“动态”差异推进学与教的过程,是一条值得研究的路径。“先诊后教,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理念真正的深入到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通达现实世界,助力学生完成迁移性任务的几率会更大。

    电子科技大学衢州实验学校 施立红

    听了张老师的课恍然大悟,要立足课堂,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寻找典型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实施自己有创意的做法 ,用自己的实践解决自己的真实问题。我们要做真实的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在研究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开化县北门小学 章韵

    “典型问题、创意做法”也是我这几天学习中掌握到的“法宝”,讲座中张老师多次提到了这八个字,无论是课题撰写还是论文写作,亦或是常规教研,都追寻这八字原则,我们要善于归纳发现教学实践中的典型问题,尝试提出创意性的做法,并在实践中应用迭代,所以说教师教研,难亦难,简亦简,难在教学中我们需时时做个有心人,简在八字就能概括,在教研上我们要做个“眼高手低”的人,高在眼界,低在落地。

    衢州实验学校灵溪校区 叶欣

    张老师指导我在课程设计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创作,用学生地视角去写衢州、唱衢州,以原创音乐作品唤起学生的音乐原创能力,倡导学生真表达、会应用。我将紧紧围绕“一切研究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这一目标,聚焦身边的典型问题,探索更多创意作法,努力做实做好做强教科研工作!

    衢州市衢江区莲花小学 杜煜

    通过“三单”来进行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建构高结构、低控制、高品质共成长的课程。诊学、导学、拓学三环节,把优课资源,特别是把名师大家依托三单来变成可落地和可操作的实施路径。这样学校的教研活动就有抓手,老师在课堂教学提升质量有了可发力的点。

    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郑佳婷

    当我们看他人教科研成果的时候,不能只看到上面的数字,更应该仔细去琢磨这“背后的故事”。也可以搜集与其研究相关的文章,细细解读。这让我迁移联想到,观摩课堂教学比赛时,我们能从其呈现的课例中学习到很多,但若我们参与其磨课备赛的全过程,更明确知道其的设计意图,过程中的思考修正等,我们将收获更多。

    衢州求益中学 林玲玲

    高结构低控制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上的许多问题,但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对其进行层层解构,可能还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合理设计运用一系列任务,这些任务需要有梯度,并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却解决,并通过一定的情境将各个任务进行串联。

    衢江区东港初级中学 陈苗

    如何将我们的热爱转换成我们的专业,是我很大的困扰。张教授告诉我们“典型问题,创意做法”,我认识到,教师研究价值取向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这意味着我们虽然要关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通过研究寻找解决方案,同时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以推动教育工作的持续。

    开化县第一初级中学 徐小辉

    张教授提出了“三单”模型,包括诊学单、导学单和拓学单,分别扮演着不同的教学功能。诊学单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导学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而拓学单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他强调课堂设计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合作学习的效度以及探究学习的深度。

    衢州实验教育集团新湖校区 谢燕玲

    研究内容立足一个“真”字。听了张教授的课,有恍然大悟之感,这种顿悟是直击内心深处的。之前的我总是把论文和课题当作任务,在需要上交的前两天开始奋笔疾书然后速成一个表面看得过去的成品,但扪心自问其中究竟有多少思考与实践?实在有愧。“路虽远,行则将至”,从扎实做好每天都在做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反省,多一些更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Part.2

    聆听了陈素平院长《项目学习设计与案例分析》,介绍了各地区学校做《校园栖息地》《扫码识古街》项目化学习案例,从案例中学习了整合知识系统,对我后续开展小学科学的项目化探索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 吴克金)

    陈老师还让我们以小组讨论和实践为主要形式,分组完成了一个工作坊任务单,让我们尝试将老师分享过的案例做概念整理。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确定驱动问题、项目目标、选择适当的任务和活动等等。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和挑战,体验到了学生和教师在这种教学方法中的不同角色和责任。(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悦溪校区 谢婉霞)

    陈素平老师的讲座让从来没有做过项目化课题的我,第一次对项目化有了认识。项目学习是可以对学生核心素养指标的增值带来较大贡献的。陈老师通过几个具体的项目化学习案例手把手教我们如何设计学科项目化学习,分析案例的优缺点,还组织我们讨论探究如何对案例进行优化,让我初涉项目化,还是略有点紧张和迷茫,同时也在思考,我的学段学科要做项目化学习,方向和落点又会是在哪里。(衢江区实验中学 廖丽萍)

    陈素平老师的项目化学习的解构,让我对项目化的设计步骤有了清晰的把握,首先入项前要就落实的核心知识进行准确梳理,再围绕这些核心知识思考驱动问题,制定评价量表,然后围绕驱动问题分解子任务,思考每一个子任务通过什么实践活动和学习支架来达成?最后结项,呈现项目成果。(衢州正谊学校 叶婷婷)

    项目学习能激发学生核心素养,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以真实性和适切性为强大动力。基于有一项木或某一问题的学习,能使我们有更多机会进行具有真实性和适切性的学习,还能激发我们对认识和理解产生内在兴趣。这些问题往往是没有正确标准答案和现成答案的,是需要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学习到的。(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邵美容)

    Part.3

    衢州正谊学校 叶婷婷

    朱跃跃老师就论文研究方向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并对省市级获奖论文个案进行了分析,这有助于我把握不同类型的优秀论文的结构,尤其是对小标题的拟定和言语叙述方式的撰写有了清晰的认识,我将把今日所学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论文撰写中。

    开化县天地小学 江英

    研究“孙子兵法”的朱跃跃老师自谦地说道:“我怕写东西,不知道一些高深的理论,我写的都是自己做的事。”的确,她介绍的都是自己平时所看到的,所想的事情和做法,她让我领悟到选题来源于身边,我们缺的不是研究的内容,而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选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作业反馈、命题评价结果,还可以来源于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衢州市实验学校 吴希

    朱老师利用许多实例给我们介绍了“课题的价值,如何选择恰当的课题,如何进行课题的设计,如何成功的申报课题”四个小专题。通过学习,让我们对于课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平时对工作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问题,其实课题就是来源于问题,申报课题也是为了解决问题。从简单的问题中发现问题,立足教育教学,结合相关领域知识,最终针对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这便是课题的意义所在。

    Part.4

    林老师强调教育叙事不仅指向的是“故事”,而是“意义”及其理解。叙事的价值是能唤醒生命的自觉、唤醒科研自觉、唤醒传播自觉、提升教师洞察力、提升学校故事力、提升教育影响力。(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邵美容)

    教育叙事重在一个“勤”字。林日正老师及他的团队分享的教育叙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所记叙之事情都是平凡教育日常中的小事,但是难得的是他们能非常及时地记录这些事并善于反省自己,总结出教育智慧与教育方法。思想勤,行动勤,反思勤,一定要在行动中做到“三勤”,相信坚持的力量是具有无限可能的。(衢州市实验教育集团新湖校区 谢燕玲)

    我们要相信积累的“突跃”。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科研工作必须坚持将深度思考融化成自己的内质,成为思维的一部分。培训归来,我打算每天对工作进行盘点,每次实践进行梳理,把即兴的顿悟转换成恒常的文字和习惯,让它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点滴足迹。(衢江育才小学余霏)

    最让我感到触动的是3名一线教师的教育叙事分享,他们乐观、奋进、扎实、巧思的工作态度与方法,让我仿佛回到了进入教师岗位之初的青葱岁月。细细想来,目前之所以没有了当初的热情,其实是因为内心对教育少了一份追求,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静态,对自身的教学缺少定期的回顾与反思。(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 张家俊)

    三位年轻的优秀教师分享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从中我看到了老师们对教育的热爱和智慧。特别是《水田里的摩托车》和《对特殊学生公平吗?》两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同时也让我觉得原来教育可以改变很多,我的工作可以很有意义。此外,叶方碧老师的“从抽屉写作走向公开写作”让我大开眼界,他行云流水的文采,敏锐的洞察力,执着的毅力,令人佩服。写作也许不是那么难,但要持之以恒恐怕是件难事。回去后,我要针对学生听课效率问题进行反思,想出解决的策略,每天进行实践、记录和反思。(开化县天地小学 江英)

    本次培训虽已结束,但我们的科研实践将会笃志前行,相信我们衢州的小伙伴们一定能在专家的指引下看得更远,将教研之路走得更实。

    转自:“科研力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0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省培七期 | “三单”实验:基于作业优化促进深度学习变革

    下一篇: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来路和旨归——对马克思“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路向的继承和坚持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