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学研坊--“讲一节有思想的课”主题研修之“数学文化的重要意义”活动报道

    阅读: 2023/12/22 9:29:37

    凝心聚力共研讨

    研思并行促成长

    ~ 学研坊-讲一节有思想的课 ~

    2023年12月13日梁世伟工作室——学研坊教学教研活动在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分校进行。

    01

    “五课”展示

    为了打造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区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我们当前正在朝着这一目标脚踏实地前进。

    1

    同课异构

    第一节课是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分校明兰老师作课,明兰老师根据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通过画一画等活动探索规律,一方面借助“数”发现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形”进一步验证规律,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感知并建立“数形结合思想”。

    第二节课是玉泉区五塔寺小学要金凤老师作课,要老师在教学时遵循“发现——验证——运用”的认知规律,把抽象的数学规律,用直观形象的拼摆过程进一步探究并验证规律,充分体现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规律的生成过程。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操作中感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第三节课是赛罕区民族小学萨如拉老师作课,萨老师这节课注重旧知的复习铺垫,在讲新课前带领学生回顾了小学阶段数与形的相关知识,学生初步体验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萨老师更多的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说课展示

    现场抽取了高倩老师、王淑娜老师、白莎老师展示了这一课的说课,每位老师说课8分钟,高老师说课语言清晰、准确,通过横向对比不同版本教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研究电阵图中的数字规律突破难点。王老师设计了“形中藏数”和“以数想形”这两个教学任务来落实本节课的目标,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两个任务充分体现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的过程,强调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白老师分别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这三个方面对学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充分分析学生的情况为实际教学做出了充足准备。

    3

    评课展示

    张艳老师、李慧老师、胡建美老师三位老师分别进行3分钟评课,三位老师给予三节课高度评价。其中明兰老师和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设计引出了“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将教材进行从纵向联系;李老师提到三节课的教学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摆一摆、涂一涂、画一画等教学方法探究、总结规律。胡老师在评课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4

    活动总结

    张老师对上午活动进行总结:

    1.讲课方面: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带走的不应该是方法、不应该是图形,而是一种思想,本节课体现在“数形结合思想”,要真正理解并运用数形结合。

    2.说课方面:说课的内容进行调整,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构成,说课过程中要体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连贯性。

    3.评课方面:评课时要深入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要具有整体性,并且适当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02

    “三小时”工作坊

    1.读书分享

    张菀璐老师分享《终身学习》。张老师从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原文摘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享。张老师也分享了自己读书的感受:无论身处何种位置,无论掌握多少知识,当下自己所拥有的,都只是起点。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终身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让自己成为最能适应变化的人,让人生有更多可能。

    尹露露老师分享《教师的语言力》。语言承载了知识和智慧,承载了爱和温情,促进交流,促进思考,促使人不断交换思想,促使人获得生活的热情。如果教师拥有语言的力量,就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和勇气,激励学生发挥出他们的能力。

    李金磊老师分享《图说本源》。本书通过对图形内容进行追根溯源,从有助于小学生学习与理解图形的角度出发,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内涵,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写,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归纳了图形题的解题策略,并分享了一些优秀案例。

    2.梁老师总结

    梁老师对本次的活动的内容进行解读。数学广角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助知识体现出数学的思维与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如何让学生把1+3+5+7与42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

    3.反思重建

    针对上午的活动各小组进行了反思与重建。

    小组分享反思的结果:

    先借助点子图,用不同的算式计算点子的个数,对比发现后再过渡到正方形。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求1+3+5+7+……+2019,让学生思考最后一个数和加数个数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为了打破数和形的壁垒,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让学生探究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

    如何让学生建立末位数和边长数的联系,可以在例1的基础上再次探究n个连续偶数的和与图形的联系。

    4.增思

    在增思环节,梁老师分享了四个教学案例,引发老师们的思考。在5×5的方格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在7×4的方格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长方形?如何证明0.9...=1。如何转化6又1/4×4/5?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发掘教材中的内涵并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开发,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5.张清老师讲座

    《数学文化的重要意义》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清楚数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并把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之中。1.把数学史融入到课堂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2.把数学课和当下生活的应用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数学情境的真实性。3.以

    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欣赏一些精美的工艺品,如《圆》、《找规律》等课例,然后设计一幅作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4.把数学家的故事或名言警句融入课堂,以此为榜样激励学生的发展。

    6.梁老师对本次做总结

    何为文化?何为数学文化?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出数学文化?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并践行的内容。我们也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从“教知识”向“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转变。我们的教育要适应所有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从“小发展”走向“大发展”,建设学生心灵品质。

    2023年的研修学习已经结束,每一次的研修活动都是一次充能之旅,每一次的活动都有思有行。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一路成长,一路修行,教学也似无涯之海,而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方能致远。愿各位老师,心有繁花,一路芳华,在教育成长的旅程中享受美好!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4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潜心教研勤探索,引领教学促提升——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赵静红老师驻金山学校教学指导活动

    下一篇:点燃探索之光 共筑科学梦想——呼和浩特市小学科学探索跨学科教学研究活动纪实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