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4 16:43:40
冬风吟诗意,教研绽芬芳。为更好贯彻新课标理念,探索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助推学生思辨能力发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12月5日下午,如东县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组教学研讨活动在微格教室如期举行。本次研讨活动由六年级语文组汇报展示。
PART.1
课堂展示一
顾晶晶老师执教了群文阅读课《我是这样的鲁迅》。顾老师选了一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展开教学,文章分别从鲁迅的邻居、儿子、学生、妻子的角度回忆鲁迅。顾老师巧妙地运用文本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探索出文本内在的规律。课堂上,顾老师围绕五个教学活动,三个重要任务展开,通过小组合作、朗读、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多维度去认识鲁迅先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力和阅读力。
PART.2
课堂展示二
桑晓燕老师以微课的形式展示了群文阅读课《诗文里的民风民俗》。桑老师让学生回忆六下第一单元中的课文,引导学生运用勾画关键词句、写批注、交流等方法阅读,掌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多文本阅读和分享,提升学生整体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体会诗文里各地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PART.3
讲座分享
六年级教研组长朱明丽老师以顾晶晶老师和桑晓燕老师群文阅读教研课的备课为例,作了题为《以“比”促读,较出“深”度》微型讲座。朱老师介绍了集体备课过程中的思索及困惑,阐述了什么是群文阅读,分享了如何上好群文阅读课的方法。她呼吁大家要从儿童的精神发展和生命体验出发,关注过程,关注个性体验,减负轻装前行,引领学生“学表达、习策略、练思考”。
PART.4
评课交流
本着“学研一体、研以致用、务实创新”的原则,各年级组教师纷纷交流了听课感受。
(一年级 张红霞)
顾晶晶老师执教的《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一课,以鲁迅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旨在通过别人眼中的鲁迅,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鲁迅,感受这位“民族旗帜”和“文学巨匠”的伟大成就和高尚人格。通过学习,我有以下收获:
1.浏览群文,感知形象,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提取信息。通过默读浏览文本、圈画相关句子,学生能走近鲁迅,了解生活中的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交流、分享、补充,抓住关键语句,感悟鲁迅性格。
2.梳理统整,求同比异,让学生比较四篇文章的异同,用“比异求同”的思维对比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群文阅读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让学生在多篇文章中找到共性和差异性。通过多篇对比找异同,使得学生思维的提升,习得主题相同的多篇阅读的阅读方法。
3.拓展延伸,提炼方法,通过北大校徽和著名人士对鲁迅的评价,引导学生阅读他的作品,了解他的故事,关注他多方面的成就,搜寻别人对他的评价,查阅他的时代背景等等,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多角度的认识人物,从而对鲁迅有更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顾老师在课前把握“关联点”巧妙组文、课上寻找“异同点”对比阅读、课后校准“训练点”提升能力,让群文教材、课堂教学、拓展训练都达到无限化。
(二年级 夏艳)
由顾晶晶老师执教的《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一课,有效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本全面认识人物的方法。在比异、求同中,学生感悟到了生活中的鲁迅可亲可敬,但这只是在一个维度上对鲁迅先生的认知。教学设计中,顾老师没有单纯的停止在这一个维度上,又设计了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多维度识人。通过北大校徽的引进,让学生领悟鲁迅先生的博学多才;引入名人对鲁迅的评价,感悟中外名人对鲁迅的高度赞誉;又从鲁迅的书籍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笔下的世界,从而感悟鲁迅的内心世界。就这样,引导学生名维度、多文本去认识鲁迅先生。我对“群文阅读”有了新的认识.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中“量”的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更新的“质”的飞跃。
( 三年级 张伟利)
由顾老师展示的群文阅读课《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先让学生从之前学习到的相关课文来评价鲁迅,留下对鲁迅的初步印象;再将不同身份人物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文章一一编排进来,从不同的视角,对鲁迅先生做了一个比较真实的生动的人物形象特点拼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板书设计精巧、醒目。课堂中又通过各方面资料的佐证,名人评价、个人成就等方面内容,进一步细化了鲁迅的个人形象特点和人格魅力,“心中有大爱,小事见真情”,升华了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最后留下的关于鲁迅先生的研究报告作业,又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调动了学生的课外探索积极性,使得本次对于鲁迅先生的研究,真正落到了实处,深入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扩大了本节课实际的课程容量。这种比较性的阅读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到了学生阅读方向和表达方式的多元化。顾老师的这节课可谓是群文阅读课例中一个优秀的范本。
(四年级 宋冬梅)
顾老师这节课教学严谨,深入浅出,以下几点印象尤为深刻:
1. 这节课议题设定非常好。我们衡量一个议题的价值,首先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不仅是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其次看议题的价值有没有意义。我在顾老师所选的文章中看到了价值。通过这组群文的阅读教学,结合补充的材料,让学生更加真切地走进鲁迅, 让学生觉得鲁迅并没有那么遥远,也不是无法企及的巨人,而是与普通人一样,有亲切的微笑,温暖的话语和慈爱的目光。让鲁迅的形象更加立体,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本全面认识人物的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找相似的情节,新颖独特;找词语,细致入微。由面到线到点,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课表的理念。创设情境。
3. 引发思维。表格的运用,既让学生有了对课文初步的了解,又把三篇文章的知识聚焦在一起,便于横向的比对。课堂上实现了师生互动,成果分享,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4. 对文本解读非常深刻。通过几个具体的研讨题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感官的愉悦上,而是达到了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从而作出了让老师们也啧啧称赞的精彩解读。
(五年级 顾美蓉)
顾老师采用群文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认识鲁迅。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快速默读等方式,自主探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了鲁迅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感悟。在这堂课中,顾老师精心挑选了四篇文章,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和角色了解鲁迅。通过比异求同的方法,学生发现了不同文章中鲁迅形象的异同点,进一步加深了对鲁迅的认识。
2.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通过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和查阅资料,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鲁迅,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后研究鲁迅的实践活动。
总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
(六年级 董彩兰)
顾晶晶老师在“鲁迅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围绕“原来他是这样的鲁迅”这一议题,选择《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记忆中的父亲》《回忆导师的二三事》《鲁迅回忆录》4篇文章,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顾老师以所学旧知《有的人》开启谈话,让学生回顾课文,分享体会,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的兴趣。继而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阅读理解单。在这一部分自主阅读中,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因此,在小组交流汇报的时候,人人有所获,人人有所感。在交流的基础上,顾老师适时进行点拨,将学生的阅读感悟提炼、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如《记忆中的父亲》交流时,教师出示鲁迅的名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点拨出鲁迅是个怜爱、关心孩子的父亲。又如《回忆导师二三事》,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点拨出鲁迅对青年一代的深刻影响。这堂课,充分体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精髓: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以提高写作能力为宗旨,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群文阅读的“引读”“让学”。
最后,徐守娟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她希望本次教研活动能带给老师们全新的阅读思考和探索。希望老师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积极做阅读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将阅读课上得有趣、高效。
冬日寒意浓,教研暖人心。在最美的冬日,相约课堂,深度研讨,为语文老师践行新课标精神、落实语文素养、提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实小语文人将继续研读新课标,深耕课堂,让群文阅读的种子在智趣课堂中生根发芽,探索并遇见群文阅读教学的美丽风景。
转自:“如东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