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植物也会得“糖尿病”!中国农大揭示干旱下玉米的“高糖症”调节机制

    阅读: 2024/1/8 9:24:58

    光合同化产生的糖分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碳和能量,同时发挥信号调节作用。但在一些逆境条件下,叶片内往往会出现糖分过度积累的现象。与人体糖尿病类似,高糖环境会产生糖衍生毒物,其中主要为甲基乙二醛 (Methylglyoxal, MG),MG的积累会毒害细胞并诱导其他并发症。然而,关于植物糖尿病 (Plant Diabetes)的潜在机制以及相应的去毒化策略仍鲜有报道。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周顺利课题组题为Exogenous Methylglyoxal Alleviates Drought-Induce “Plant Diabetes” and Leaf Senescence in Maize的研究论文,提出植物糖尿病参与调控干旱下的叶片衰老,通过外源MG喷施可以在高糖条件下提升糖酵解通量,从而且缓解植物糖尿病,最终实现延缓叶片衰老,减少干旱带来的产量损失。

    研究团队在玉米籽粒灌浆期进行干旱处理,发现叶片中参与糖分韧皮部装载的糖转运蛋白基因(ZmSUT1, ZmSWEET13a/b/c)被抑制,导致叶片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积累,植株中下部叶片提前枯黄衰老。在干旱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外源MG,叶片中的糖分含量虽然仍维持在高水平,但是却延缓了叶片衰老,并提高了叶片光合能力(图2)。

    图1 干旱下外源MG对玉米叶片衰老和光合能力的影响

    图2 干旱下外源MG对叶片糖含量及糖分装载过程的影响

    在高糖条件下,糖酵解代谢出现不平衡,导致细胞内源MG大量积累,并产生细胞毒害。外源MG虽然未缓解细胞内部糖积累,但提高了糖酵解代谢上下游的代谢通量,避免了内源MG合成与积累。并且,转录和蛋白水平分析发现外源MG促进了组织的MG清除系统活力(Glyoxalase system),增加细胞自身去毒化能力(图3)。

    图3 干旱下外源MG对糖酵解以及MG代谢过程的影响

    该研究揭示了干旱导致的玉米叶片“高糖症”及其危害机制,以及外源MG缓解干旱胁迫下的MG毒害作用,维持叶片功能并减少产量损失,为应对干旱等非生物逆境胁迫提供了栽培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图4)。

    图4 外源MG调节叶片耐“高糖症”的生理机制模型

    该研究硕士研究生林翊轩为第一作者,申思副教授和周顺利教授为通讯作者,梁效贵副教授以及研究生周亚宁、金雨卡、肖祖栋、张英俊、黄成、洪博和陈振原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资助。周顺利/申思课题组近些年围绕玉米籽粒发育(败育)调控机制、逆境致灾机制及抗逆栽培措施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相关研究先后发表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The Plant Journal、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学术期刊上。

    论文信息:https://academic.oup.com/jxb/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jxb/erad503/7485675

    转自:“iPlant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4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浙江大学刘建祥组揭示NFXL1调控高温下植物育性维持新机制

    下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撰写玉米响应密植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综述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