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8 14:27:14
以下文章来源于JIPB ,作者JIPB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全球盐碱地总面积约9.5亿公顷,近1/4的耕地 (约5,700万公顷) 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系统研究植物耐盐碱的分子机理,挖掘耐盐碱的关键基因和调控网络,充分发掘农作物遗传资源的耐盐碱潜力,依靠分子设计育种等策略培育耐盐碱农作物新品种,对保障盐渍化耕地上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利用边际盐碱地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目前已鉴定数百个与植物盐碱胁迫应答相关的基因,对植物耐盐碱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解,为作物耐盐碱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基因资源基础。
图1. 植物响应盐碱胁迫的分子机理
JIPB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郭岩教授和蒋才富教授团队题为 “Designing salt stress–resilient crops: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challenges” (https://doi.org/10.1111/jipb.13599) 的综述性论文。该论文综述了植物盐碱胁迫应答分子机制、耐盐碱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总结:1)植物响应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重点综述了渗透胁迫、盐离子转运和区隔化、氧化胁迫、碱胁迫以及抗逆-生长平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2) 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耐盐碱自然变异挖掘利用的研究进展;3) 梳理了植物耐盐碱领域亟待回答的科学问题及耐盐碱作物培育面临的挑战和策略。
图2. 耐盐碱作物培育的思路和策略
梁晓燕博士和李建芳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郭岩教授、蒋才富教授和杨永青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经费支持。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