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8 14:29:18
以下文章来源于农业科学微平台 ,作者许辉 等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低温事件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黄淮海麦区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春季低温对该区域小麦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磷肥作为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可增强作物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但是磷肥后移如何通过改善小麦幼穗发育和结实减轻低温对小麦的影响尚不清楚。
为此,安徽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李金才教授团队完成的题为“Twice-split phosphorus application alleviates low-temperature impacts on wheat by improved spikelet development and setting”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 2023年12期正式发表。
该研究解析了磷肥后移(TSPA)通过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参数,促进了幼穗中可溶性糖(SS)、蔗糖(SUC)、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提升,降低了丙二醛(MDA)的毒性,与传统磷肥施用相比,每穗不育小穗数(SSN)减少了11.8%,小穗结实率(SSR)和最终产量分别提高了6.0%和8.4%。该研究可为磷肥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小麦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安徽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团队李金才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许辉博士为该文章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202003b0602002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85QC122)、安徽省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2022cxcysj066)、安徽农业科研体系专项基金的资助。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
https://do?i.org/10.?1016/j.?ji?a?.2?02?3.09.013
Cite the article:
XU Hui, HOU Kuo-yang, FANG Hao, LIU Qian-qian, WU Qiu, LIN Fei-fei, DENG Rui, ZHANG Lin-jie, CHEN Xiang, LI Jin-cai. 2023. Twice-split phosphorus application alleviates low-temperature impacts on wheat by improved spikelet development and sett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2(12): 3667-3680.
研究团队简介
李金才教授(前排右二)
安徽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李金才教授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小麦玉米丰产高效栽培、作物抗逆生理及其调控技术、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理论与技术和主要粮食作物绿色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已在Plant Physiology、Field Crops Research、Crop Journal、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业气象》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制定地方标准8项,参编著作4部。团队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
本文转载自农业科学微平台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JGG|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构建小麦条锈菌泛基因组
下一篇:Nature Commun | 四川农大陈学伟/李伟滔团队揭示真菌效应因子激活宿主免疫“刹车”基因促进真菌侵染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