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无中生有”的新基因起源机制发现

    阅读: 2024/1/9 16:45:24

    生物体的复杂性是由它们的基因编码的,但这些基因从何而来?据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解决了围绕小分子RNA基因(microRNA)起源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描述了一种创造它们的DNA回文序列的机制。在适当的环境下,这些回文序列会进化成microRNA基因。

    所有的RNA分子都需要回文的碱基序列,以将分子锁定在其功能构象中。重要的是,即使对于简单的microRNA基因,随机碱基突变逐渐形成这种回文序列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因此,这些回文序列的起源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专家们描述了一种机制,可瞬间产生完整的DNA回文序列,并从以前没有编码的DNA序列中创造出新的microRNA基因。

    研究人员研究了DNA复制中的错误,并将其比作“文本打字”。DNA一次复制一个碱基,通常情况下,单个碱基复制错误就会造成突变。他们研究了一种造成更大错误的机制,比如从另一个文本中复制粘贴文本。

    研究人员认识到,DNA复制错误有时可能是有益的。在RNA分子中,相邻回文序列的碱基可配对并形成类似发夹的结构,这种结构对RNA分子的功能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决定将重点放在microRNA基因上,因为它们的结构简单,这些基因非常短,只有几十个碱基。它们必须折叠成发夹结构才能正常工作。通过对数十种灵长类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全基因组的详细建模,研究人员发现,整个microRNA回文序列是由单一突变事件造成的。

    通过关注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研究人员证明,新发现的机制可解释至少四分之一的新microRNA基因起源之谜。由于在其他进化谱系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病例,其起源机制似乎具有普遍性。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生物生命的基本原理。

    转自:“植物生物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2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New Phytol | 福建农林大学根系中心揭示分子模块GmPTF1a/b-GmNPLa调节大豆根瘤菌侵染和结瘤的新机制

    下一篇:华南农业大学何余容、岑伊静团队在柑橘木虱-病原微生物分子互作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