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如何快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阅读: 2022/3/16 14:19:53

    今天收到同事的邀请,让我近日参加一个会,给年轻老师

    及博士提提研究方向的建议,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研究

    方向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我认为一个好的研究方向

    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研究方向不能太广泛,那就成了研究领域了。

    第二,研究方向也不能太窄,太窄的研究方向做一篇博士

    论文差不多就结束了,至多支撑3-4年时间。

    第三,研究方向范围应该大小适度,最好能做5-10年,好

    的研究方向将来能够发展成一个研究领域,做一辈子。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呢?

    对于在读博士而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多数

    情况下博士生的能力达不到,所以要靠和导师一起协商和

    探索,但是对于年轻老师,我认为还是有章可循的,这里

    假设年轻老师均已获得博士学位,本文暂且讨论人文社科

    领域。以下是具体做法:

    通过文献检索,尝试寻找一个选题。寻找选题时看文献一

    定要快,一天不低于100篇文献,如果是中文文献,一天

    别低于200篇,别指望记住,根本记不住,但是这样猛看

    几天,冥冥中一定有一些关键词让你产生印象,并且可以

    在别人的基础上尝试向前走一步。

    然后搜集资料并抓紧处理数据,一定用最快的速度将论文

    写出来投稿。略微粗糙一点没有关系,但要尽量保证学术

    规范。切记一个字——快!

    换一个研究方向,再快速看几百篇文献,当然自己要熟悉

    其中的40~50%,同样搜集资料并抓紧处理数据,并且一定

    用最快的速度将论文写出来投稿。

    再换一个研究方向,再看几百篇文献,这时别指望该领域

    你懂太多,也许只懂30-40%,做同样的事情,快速写论文

    并投稿。博士不是说只从事导师和你学习过的方向,博士

    是培养一种学习能力,让你尝试新的方向。

    看以上3篇论文的投稿结果,哪篇论文录用快,录用的杂

    志好,然后就在该领域做全面系统的研究,干个5年,每

    年发表1-2篇论文,那么该领域你就是顶级专家了。

    以上3篇论文,建议累计时间在1年内完成。存在的缺点是

    ,由于追求速度,难以精雕细琢,论文整体质量会适当受

    到影响,尽量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因为速度与质量是

    一对矛盾,必须均衡好两者的关系。

    对年轻人而言,与其在研究方向不明时精雕细琢,还不如

    拓展范围寻找方向,前者是战术,后者是战略,哪个更重

    要一目了然。

    如果其他2篇论文也有结果,那更好,你可以兼顾两个方

    向甚至更多方向的研究。

    下面谈谈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一,有些选题你认为很好,但要么超越时代,要么选题

    不合适,期刊审稿专家不敏感,不欣赏。而你用非常认真

    严谨的态度长期进行研究,盯住不放,比如3-4年时间,

    精神可嘉,结果很糟糕,牺牲太大。

    在目前的体制下,是比较吃亏的,领导包括你自己也不能

    容忍3-4年一篇论文发不出来。当然如果你不在乎,我给

    你点赞!做研究不应该功利,死盯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干啥都会成功,但可能会耗费很多年时间。

    第二,如果论文被录用,期刊还可以。说明你的选题得到

    了专家的肯定,那么就围绕这个方向,继续扩大战果。认

    真做,仔细做,将所有的细节和环节做透,你的研究就成

    体系了。

    第三,如果你做两个研究方向,无论是否相关,我认为是

    挺好的。如果是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更好,比较容易出

    成果。

    第四,3-5年后,不断思考自己的研究,适当进行拓展,

    你就进入良性循环了。

    我在科研早期,啥都做:数字鸿沟、职业教育、网站评价

    、电子商务、旅游经济、会计信息化、信息经济、环境效

    率、多元统计、技术经济、科技金融、海洋经济……到现

    在,慢慢聚焦到科技评价与创新经济两个方向,但我发现

    这两个方向不够,最近正在考虑多搞几个方向。

    最后,可能的话,建议多组织一些帮年轻老师建议研究方

    向的讨论。现在的主流模式是老教授带,不能说错,但更

    多的老教授带,外加自己努力,干成四不像,这就像了,

    哈哈!其他不谈,现在的主流论文,用10年后的标准看,

    大多数水平都一般,所以一定要独辟蹊径!!!

    作者 | 俞立平,博士,教授,博导,浙江工商大学“西

    湖学者”特聘教授

    来源丨学界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40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做学术,不能让自己太忙!

    下一篇:同行评议与学术鉴赏力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