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23 15:26:13
血小板/巨核细胞(MKs)是血液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其在肿瘤微环境和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2024年1月16日,中山大学李建明及苏州大学沈彤共同通讯在Cell Metabolism 在线发表题为“Targeting Erbin-mitochondria axis in platelets/megakaryocytes promotes B cell-mediated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靶向血小板/巨核细胞中的Erbin -线粒体轴可促进B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转移患者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加,转移患者血小板中Erbin表达高表达。此外,Erbin敲除血小板/MKs抑制小鼠肺转移,促进血小板聚集。
机制上,Erbin缺陷的血小板通过消除与血栓形成前蛋白ESAM的相互作用,增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分泌脂质代谢物,如酰基肉碱(Acar)。值得注意的是,Acar通过表观遗传的H3K27乙酰化增强了B细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的活性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纳米囊泡系统在血小板/MKs中靶向Erbin可显著减轻小鼠体内肺转移。该研究在血小板/MKs中发现了抑制B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的Erbin -线粒体轴,为治疗转移提供了新的途径。
癌症免疫疗法已成功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包括结直肠癌(CRC),这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基于靶向PD1/PDL1的免疫治疗策略在不到30%的结直肠癌患者(CRC患者)中大多有效,特别是在那些存在错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因此,提高疗效和开发更有用的或可替代的策略对治疗结直肠癌患者至关重要。
MKs是血液系统中与止血和血栓形成功能相关的关键成分。值得注意的是,血小板也有助于癌症的进展。在癌症患者中一直发现血小板计数增加。血小板通过帮助癌细胞进入体循环和促进转移生态位的形成来促进转移。有趣的是,研究发现输注的血小板可能会迁移到肿瘤部位,这表明血小板可能被用作运送癌症治疗药物和制剂的载体。除此之外,血小板也被认为是免疫“细胞”,它可以募集和激活免疫细胞来启动免疫反应。然而,血小板/MKs在肿瘤微环境(TME)和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Cell Metabolism )
Erbin在维持细胞极性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rbin在癌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许多信号通路的负调节因子,Erbin在血小板/MKs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该研究发现Erbin缺陷的血小板/ mk通过促进B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在结直肠癌转移中起关键作用。Erbin缺陷血小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增加,在B细胞中输送更多酰基肉碱(Acar)等脂质代谢物,促进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活性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及PD1蛋白降解,从而增强B细胞介导的T细胞应答。该研究不仅表明血小板和B细胞之间存在一种由关键代谢物(如Acar)介导的线粒体-线粒体串扰,而且表明Acar是线粒体功能和PD1降解的表观遗传调控的关键信号。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博士研究生张子龙为第一作者,苏州大学沈彤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苏州大学唐仲英医学研究院戴克胜教授、苏州大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钟志远教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生化平台原丽华高级工程师提供了有益建议和大力帮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3)00471-0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