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柳叶刀子刊:北京大学余灿清团队揭示打鼾或显著增加脑中风风险

    阅读: 2024/2/1 11:07:26

    卒中(也称中风)是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每年新增病例超过200万例,死亡率在过去30年间增长了32.3%。打鼾是中国成年人的常见问题,习惯性打鼾的患病率约为21.2%。与其他睡眠问题相比,打鼾更容易被检测到,其可以通过减肥、口咽部锻炼、下颌前移矫治器等方式有效干预。

    之前有研究显示,打鼾与卒中之间的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前瞻性研究未能就打鼾与不同亚型卒中(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之间的关联得出一致结论。

    2024年1月23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灿清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RegionalHealth - Western Pacific 上发表了题为: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snoring and stroke: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表明,在中国成年人中,遗传预测的打鼾可能性较高,与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升高存在正向关联,而且该关联独立于体重指数(BMI)的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采用了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在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CKB)的82339名无亲缘关系的亚洲人中,评估了打鼾与卒中及其亚型之间的因果关系。考虑到体重指数(BMI)可能引起的多效应偏倚,研究团队在非肥胖参与者(BMI<24.0 kg/m2)中进行了额外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此外,由于打鼾和BMI具有共同遗传基础,因此还应用了针对基因预测BMI进行调整的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MVMR)分析,以探讨打鼾的影响是否独立于BMI。该研究基于CKB中打鼾易感基因位点,使用了逆方差加权法(IVW)衡量二者关联。

    分析结果显示,打鼾与卒中,以及出血性卒中(HS)和缺血性卒中(IS)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使用基于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CKB)的打鼾基因位点构建的的遗传风险评分(GRS),相应的风险比分别是为1.56、1.50和2.02。使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B)的打鼾基因位点构建的的遗传风险评分(GRS),相应的风险比分别是1.78、1.94和1.74。在非肥胖组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以及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相关性保持稳定。

    这些结果表明,在中国成年人中,遗传预测的打鼾可能增加卒中、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而且,它们之间的关联独立于体重指数(BMI)。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3.101001

    转自:“生物世界”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0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Nature Cancer:线粒体DNA突变增强免疫检查点疗法的癌症治疗效果

    下一篇: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窦岩梅课题组(人类基因组学和计算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招聘启事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