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盘点丨期刊编辑总结的论文投稿常见问题,投稿前请自查

    阅读: 2024/2/2 15:20:45

    以下文章来源于余编编余 ,作者余明全

    虽不说“细节决定成败”

    但细节多多少少影响印象

    一、篇名

    1.太大;太长。

    2.滥用“视域(阈)下”;滥加副题(包括“以……为例”)或冒号模式。顺便说,如今提倡“视域”,尽管“视阈”似乎更“高大上”。

    3.滥说“我国”、“浅(试、刍)谈(论、议)”。

    二、署名

    1.一级大单位(如大学)下不署二级部门(如院系)。

    2.省会(首府)前不省略省(自治区)名;邮政编码不精确。

    三、摘要(实际上摘要应是一篇短文,让人从中能够窥见全文精要及脉络)

    1.太短。

    2.自我介评,说“本文(作者)……”“通过……”“提出了对策”。

    3.写成引言(最严重者正文里完全找不到摘要中的内容)。

    四、关键词

    1.不重视,太少,或太随便(包括个别关键词太长)。

    2.拘泥于在篇名里找词儿。

    3.抓不住“关键”。

    五、引言

    1.没有引言。(没有“章首序”者与此同病。事实上,行文周到的人不仅会用章首序,还经常在章末拿些言语来导引下一章。)

    2.太长;短引言编成第一章或冠以“引言”字样。

    3.写成摘要。最严重者引言跟摘要一模一样。(顺便说,篇末结论或结语跟摘要一模一样也是一种病,结语跟引言一样者更是病重。)

    六、正文

    1.不分章节,或只标序号、不提炼章节标题。

    2.章下不分节。

    3.末段进行总结时看不清是全文的总结还是末章的总结。

    七、基金项目

    1.滥挂课题,恨不得把自己前半生做过的课题和朋友的课题全挂上。

    2.不写课题名称和编号(有时正是为了滥挂“题不对文”的课题)。

    3.多余说“本人承担的”、“的资助”、“(阶段性、主要、部分)成果(之一)”。

    4.课题名称用书名号;课题类型与课题名称之间加冒号。

    八、作者简介

    1.不提供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少数民族作者不主动提供民族。

    2.毫无必要地重复署名处已有的单位信息。

    3.有意“显示”行政职务。

    4.已经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者自称“硕士(博士)研究生”。

    5.(在读)博士研究生自称“博士”或“在读博士”。

    6.把“通讯作者”理解为“联系人”。

    九、参考文献

    1.不区分参考文献与注释。

    2.把参考文献理解为“读过、见过、听说过的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3.文中不标号;同一文献编多个号,甚至列为多条。

    十、投稿

    1.不提供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2.联系信息与文稿分离。(单独附送的“盲审版”另当别论。“盲审版”的常见问题是“匿名处理”不彻底,包括基金项目、英译署名等。)

    3.附件(文稿)文件名随意,不认真体现篇名;或者,稿内题目修改了,文档名称还是开初的,不知道“重命名”。

    来源丨余编编余

    作者丨余明全

    转自:“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83)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干货丨核心期刊主编有话说:投稿时这些红线不能踩!踩了就进黑名单

    下一篇:干货丨从混乱到秩序:学术性写作的文献能力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