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2/3 10:45:07
医学论文讨论
医学论文充当着临床医生和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技术和经验交流的重要桥梁。这类论文以其严谨、科学和真实的特性而著称。尽管讨论部分在医学论文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然而在进行讨论写作时,作者们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也为编辑在修订稿件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医学论文讨论部分常见的七大错误类型以及注意事项!
常见的七大错误类型
01
前后不一致
在撰写讨论的过程中,由于作者的思路可能不够清晰或存在疏忽,因此常常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在医学编辑进行编辑和校对稿件时,他们通常会遇到关于前后不一致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前后字符不一致:
在一篇关于髋关节囊的综述中,作者在讨论中将“髂股韧带和髂骨韧带”“耻股韧带和耻骨韧带以及耻骨股韧带”混用,经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最后分别统一为髂股韧带和耻股韧带。
二是参考文献引用不一致:
在编辑某篇稿件时,讨论部分中应用的文献作者名称与后文参考文献列表中对应角码的文献作者名称不一致,经查阅参考文献原文的论文内容,与讨论中所引用内容一致,故将讨论部分的引用文献作者名修改为参考文献列表文献的作者名。
02
结果分析欠透彻
医学论文的讨论部分不仅仅是对实验结果的陈述,更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揭示实验结果背后的科学原理。此外,还需要探讨实验结果的原因和潜在机制,并与国内外类似研究进行比较和细致讨论。
例如:编辑在处理某篇关于某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对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时,发现作者讨论中仅对结果进行了列举总结,说明某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对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确有影响,但是针对此结果是如何产生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与其他行此类型实验的学者的结果有何不同或相同点等方面,作者并未进行说明与扩充,导致其讨论显得空白无力。
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后,作者进行了相关的补充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使整篇文章得到了完善。
03
负面结果不解释
有时,研究所得的实验结果可能并不如预期,甚至出现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在为了支持研究结论而撰写论文讨论时,一些作者可能选择忽略那些负面的结果。然而,更为恰当的做法是对这些结果进行详尽的解释,包括样本量的限制或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在讨论中明确说明这些原因,而非忽略负面结果,有助于维护讨论的完整性。
例如:在某篇关于黏膜下切除治疗喉乳头状瘤的疗效分析研究中,讨论部分通过作者的研究结果发现,黏膜下切除治疗喉乳头状瘤复发率较高,而在引用的文献中发现其复发率较低,两个研究结果似乎是相悖的。
编辑经过查阅引用的参考文献,并再次通读研究文献发现,引用的文献中患者为成年人,而该研究的患者均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机体代谢旺盛、激素分泌与成年人存在差异。经过沟通,作者讨论了年龄对此研究的影响,使得讨论更加丰满、充实。
04
偏离研究内容
论文的讨论部分应紧密围绕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展开,避免涉及与研究主题无关的内容。此外,讨论应与引言、结果部分形成一条紧密的逻辑线,确保提供对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和推断。这种有机的衔接可以使整篇论文更具一致性和逻辑性,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研究的观点和结论。
例如:编辑在处理某篇关于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相关临床分析的文稿中,发现作者在前言中说明“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后,在讨论中分析其结果中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治疗时,均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研究主语进行讨论,而对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的描述少之又少。同时,在讨论其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时,引入了“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概念,但查看正文结果时发现,甲状旁腺激素为术后第一天所检测。
与作者联系后,修改了关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研究主语的错误,查阅相关资料,也发现术中甲状旁腺激素与术后第一天甲状旁腺激素并非一个概念,作者按照编辑意见修改后,使论文的讨论部分得以完善。
05
参考文献引用不充分
讨论部分的重要性在于支持所提出的观点和结论,需要对相关研究结果和观点进行引用,并与自己的研究进行深入比较和讨论。缺乏充分的文献支持可能会影响论文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因此在讨论中引入合适的文献支持是确保研究论文更具权威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例如:在某篇关于经胫腓静脉穿刺治疗 27 例患者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的研究中,作者通过自己的结果对胫腓静脉穿刺优势进行了总结,并说明胫腓静脉穿刺优于传统的穿刺静脉,但是并未提及目前是否有学者对胫腓静脉穿刺进行相关或相似的研究,而此文样本量仅有 27 例,得出胫腓静脉穿刺优于传统的穿刺静脉的结论过于武断。
经编辑提醒,作者补充了目前国内外经胫腓静脉穿刺治疗相关疾病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比较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06
重要的研究结果未体现
在讨论部分,由于结果较多或其他原因,有时作者可能会遗漏对关键实验结果或数据的陈述和讨论。这可能导致读者对研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产生怀疑,因此确保充分覆盖关键实验结果的讨论是维护研究信任度的关键要素。
例如:某篇关于在真菌性上颌窦炎影响因素的文章中,作者在结论中表明年龄、女性、合并有上颌牙手术史、中鼻甲异常是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并未对年龄进行讨论,并且也没有划定年龄的界限,逻辑不通。
经过编辑多次与作者沟通及讨论,最后作者查阅相关文献将年龄界定为中老年,并且重新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07
结论不恰当
在讨论部分,有时会出现不适当的推断和概括,将研究结果扩展至其他未经验证的领域或场景中。这样的不当推断可能误导读者,引发错误的理解和结论。确保讨论部分的推断和概括建立在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避免过度拓展研究结果,是确保研究可信度的重要一环。
例如:在某篇关于猪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的解剖特点的文章中,作者在讨论中表明提示股骨头后下组支持带静脉在股骨头静脉回流中占更大优势,但纵观全文,该研究实验标本为猪股骨,而不是人股骨,所以笼统的概括为股骨头后下组支持带静脉在股骨头静脉回流中占更大优势是以偏概全的。
经过编辑与作者的沟通,作者修改为猪股骨头后下组支持带静脉,并在讨论中表明,该研究可为临床股骨颈骨折患者重建股骨头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的生理血液循环提供实验支持,这样的修改使得文章观点更加精确,也使作者的理解更加透彻。
注意事项
1. 在讨论中需着重强调研究取得的重要结果和结论,避免重复引言和结果部分的内容。
2. 必须明确指出研究的价值和局限性,同时如果存在其他相关研究,应详细阐述它们之间的关联。
3. 讨论部分应与研究目的紧密结合,避免下结论过于妄断,要确保结论与研究结果相一致。
4. 避免过分强调或示意未完成工作的重要性,若确有把握,可以提出新的假设和建议。
参考文献:
崔忆旋,郑昭,刘宏莉,等. 医学论文讨论部分常见错误类型总结及案例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5):234-236. DOI:10.3969/j.issn.1674-8883.2023.15.072.
转自:“特诺科研”微信公众号
本文仅作为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