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2/19 15:41:03
SCI论文投稿指南 · 查重降重
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屡见不鲜,导致整个学术圈对于论文审查越来越严格,各大SCI杂志和出版社纷纷要求来稿件”先查重后送审“。因此经常有客户来信抱怨文章刚投出去就被直接拒了,理由是重复率(Similarity Index)过高!
某杂志编辑部拒稿信
那么SCI论文重复率怎么查询?多少比率才算合格呢?重复率又是如何计算的呢?不少作者会有这些的疑问,不清楚这些,想降低重复率也不知从哪着手。今天我们就来逐一分析,一次性解决SCI论文重复率问题!
重/复/率
#01
SCI论文重复率查询系统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英文论文查重系统是Turnitin和iThenticate/CrossCheck反剽窃文献检测系统,两者属于同一家公司,区别在于前者数据库不包括国外博士论文数据库ProQuest,而后者包括。两个重复查询系统对统一稿件的查重结果区别不大,iThenticate更加权威一些,但Turnitin的查询费用相对低一些,更加适合投稿前的初步查重及在降重过程中的使用。
#02
重复率计算方式
无论是Turnitin还是iThenticate系统,计算重复率的规则都可以总结为:不连续的六个单词中间连续不重复的单词小于四个(不包括四个)即判定这六个单词重复。也就是一句话中如果有6个单词与已发表文章任意内容一样,只要这6个单词两两之间的单词少于4个(0、1、2、3),就会被判定重复。
这样一处重复内容对应的出处(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章),被称为匹配源,整个查重报告的重复率(相似度)就是由每个单独匹配源的重复率累加所得,例如一篇相似率为20%的论文可能由20个或者更多不同匹配来源构成,且对每一组匹配文本都有1%的重复。更多的情况是某几个单一匹配源的重复率较高,其他匹配源的重复率可能小于1%。重复率报告如下图。
Turnitin检测系统的重复率查询报告
#03
不同重复率的含义
论文重复率越高代表越可能存在剽窃嫌疑,根据检测系统给出的相似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范围:
★ 相似度小于10%
重复率小于10%的文章几乎可以否定抄袭的可能,其重复之处一般都是一些来源相对分散的匹配文本或常见短语,通常每一处匹配源仅仅占据1%不到的相似率,这是绝大多数SCI期刊都能接受的合理范围。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相似度极低,反而要看看文章本身的用语和行文逻辑是否符合学术水准了。
★ 相似度在10%~20%之间
大多数被接受的文章都在这个范围内,即使论文重复率接近20%,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固定短语和文章篇幅较大、匹配源数量多造成的,这类文章一般也不被认为有抄袭嫌疑,但有些严格的SCI杂志认为重复率在15%左右最为保险。
★ 相似度在20%~50%之间
一般未经过查重的待投稿件重复率都在这个区间,这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无意抄袭,也会存在习惯用法相似的可能,尤其是自我重复的论文。这就要看每个匹配源的相似度,如果单一匹配源的相似度超过10%,则很可能被认定剽窃,哪怕匹配源是自己之前发表过的文章也不行。因此需要根据查重报告进行改写降重。
★ 相似度大于50%
一篇论文的重复率超过50%,就显得过高了,这时候说明有一处或多处单独匹配源存在着高度的重复,即大段语句与数据库中的某几篇文献一致,需要引起警惕。此时有很大概率会被判作是抄袭。因此必须对语言进行重新评估和谨慎地改写。
#04
如何降低重复率
关键来了,如果稿件因重复率高被拒,该怎么有效降重呢?想降重首先得有查重报告,有些编辑部拒稿但是没将重复报告发过来,这就需要自己在Turnitin或iThenticate系统进行查重,再根据查重报告逐一进行修改。
降低论文重复率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核心、使用最多的修改方法主要有以下 4 种,我们一一举例说明。
★ 替换
采用意思相同的其它词语或短句替换查重中有问题的词语或语句。
★ 引用
SCI论文中材料和方法最容易出现高重复率,尤其是一些常规的材料和方法往往和已发表的内容高度重复,解决的策略通常是精简材料方法的核心内容并引用经典文献。
★ 调整结构
在保持语句原意的基础上,调整语句的结构(例如主动变被动,对句子各部分语序做调整)。
★ 凝练观点
切忌不可对所引用文献内容直接摘抄,可以通过间接引用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所引内容的核心观点进行凝练,使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引用文献过程中出现高重复率的问题。
实际上,单纯说哪种方法最有效是不科学的,需要将各种方法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论文重复率,一篇重复率50%以上的论文也可以修改到20%以下!
转自“SCI网”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