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论文返修——一场作者与审稿人之间见招拆招的较量

    阅读: 2024/2/22 11:32:07

    作为朝八晚十辛勤搬砖的研究僧,想必不是在投稿,就是在投稿的路上。

    辛苦脱发造就的 SCI 论文就像参加选秀的草根,灯光汇聚还是跌入冷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梦想舞台上是否为你「转身」的审稿人。

    每天的学术圈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作者和审稿人斗智斗勇、见招拆招,而审稿人用小修、大修、直接拒来左右着你曾经辛苦的付出,并倒逼你的发际线不断后移。

    论文返修,可谓是一场作者与审稿人之间见招拆招的较量。

    1. 审稿人:审稿谈笑间灰飞烟灭

    当你辛苦实验、努力写作终于将一篇稿件投稿到某期刊。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一般会安排多位审稿人对你的稿件进行审核。当然为避免 Reject 和 Accept 双方战成平手苦恼 Editor,一般会选择奇数个审稿人。

    审稿人的审稿结果直接决定着你这篇命途多舛稿件的命运,当然 Editor 拥有一票否决权,但他很少使用。

    所以,你不要期望当所有审稿人一致 Reject 时 ,Editor 会驾着七彩祥云单枪匹马冒天下之大不韪 Accept 你。

    录用、小修、大修、拒稿,这便是审稿人初审论文的主要结果。

    实际上直接录用的几率微乎其微,直接录用会让审稿人这位老师显得不那么权威,最起码得有逻辑瑕疵或语法错误吧,实在没有的话,也可能是:

    「I suggest using a dot in place of the comma, separating the sentence into two.」

    其实,一篇文章的命运往往在审稿人打开它的前几分钟就决定了,就像当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卷人几秒钟就会出分数。当然,审稿人可能比高考阅卷人时间稍微充足那么一点,不过也就一点而已。

    作为大学教授或研究员,课题、基金、开会、行政、学生….. 自己一天时间恨不得劈成两天使用。

    一个熟练的审稿人会在接到文章后用几分钟的时间阅读,先看题目摘要,再扫几眼 Figures 和结论,从而对作者和文章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如果很感兴趣才会通读一遍。

    这些审稿人往往有两个流派:

    一是直接 reject 型,逻辑不清、方法老旧、创新不足甚至通篇充满细节上的小错误可以直接 reject,但审稿人会委婉回复不符合本期刊定位和要求,建议改投他处;

    再就是建议 minor revisions,提几条非实验性的统计学问题、语法修改或者排版细节等意见,皆大欢喜。

    这两种节省审稿人时间的同时,也能交待好编辑,一举两得。当然也有很多负责的高段位审稿人,也是审稿谈笑间举重若轻一针见血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补实验、改逻辑甚至推倒重来,可谓大修。

    2. 投稿人:三易其稿皓首穷经

    对于审稿人返修意见需要「再加工」的论文,投稿人要综合考虑各位审稿人的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

    态度端正

    首先,在拿到审稿结果后,作者要从提高论文质量的角度出发,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审稿人正面或负面的意见。

    即使审稿人的意见有问题或与你的观点有冲突,回复时千万不要言辞过激,毕竟为痛快嘴而「放飞自我」只会让结果更糟。

    在确定自己的文章观点表达清楚的基础上,回复审稿人时,不要对审稿意见发表任何的评论,列出自己的理由和证据就可以。当然,也不要刻意强调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这就暗示着审稿人的评述是有问题的。

    吃透审稿人 Comments

    仔细认真逐字逐句研读审稿人的 Advisement 和 Comments,这是做好回复的基础,可以将这些问题分为实验问题、成文问题、细枝末节三类。

    实验问题包括实验设计、方法应用、逻辑演绎等,这些大修的概率会比较高,审稿人可能会要求增补实验、用某种方法重新论证增加可重复性等;

    成文问题是文章写作过程的创新、逻辑、

    以及排版等,像参考文献引用、语法问题、文章成文的逻辑等;

    细枝末节像标点、用词、单位错用等。

    后两类小修概率居多,吃透审稿人 Comments,才能知己知彼,对症下药。

    这里,笔者还想多说一句,根据笔者多次投稿经验,英语写作规范的影响在论文是否顺利接收过程中不超过三成,最主要的七分还是格式、逻辑、实验设计以及其他细节。所以,重点放在这些内容。

    最后要 Point-by-Point 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将自己的思路和修改内容通过审稿意见回复信的形式,进行总结和阐述。

    回复信建议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体概述。

    大概意思是根据您有洞察力的评论,我们已经完成了哪些修改、增加了哪些内容、替换了哪些方法吧啦吧啦,类似一封新的 Cover Letter。

    第二部分就是「Point-by-Point 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一定要逐条回答,不能有遗漏。当然客套话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以礼待人!

    比如,在回复的时候,前面加上类似「谢谢您宝贵的建议,它们对我今后的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间部分就是一一回复审稿人意见:

    结尾也可以写上:「再次感谢您的建议」……

    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思路清晰、语气委婉,毕竟这封决定着文章录取与否的回复信至关重要,同时要多次通读修改论文,三易其稿方能水到渠成。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要学会卸下心中的惶恐与不安,带着学术交流和学习的目的来面对审稿人,同时保持自信方能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昂扬高歌。

    转自“科研论文时间”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4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医学论文审稿周期越长,退稿率就越大吗?

    下一篇:掌握这 5 步,你还怕写不出综述?!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