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2/22 17:27:32
又是一年毕业季,马上就要提交毕业论文了。
相信不少小伙伴们还在担心会不会被抽到“盲审”!
提到盲审,小许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没错小许就是那个曾经被抽到“盲审”的“倒霉蛋”!
当时真的很栓Q,买彩票从来没有中过奖,临毕业却被抽中了“盲审”。这是什么奇怪的缘分呀?当时小许的内心真的很麻木!
当时老师和同学都一个劲儿的安慰我,帮助我修改论文,好在是顺利通过了盲审,拿到了毕业证!
今天小许就敞开心扉给大家讲一讲:“盲审”是个啥?为啥人人都害怕?
01
让人闻风丧胆的“盲审”究竟是啥?
“盲审”真的太可怕了!当时毕业生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是盲审没有被抽到,毕业基本上是稳了!”
言外之意,要是被抽到“盲审”那么“不死也得脱层皮。”
没有经历过“盲审”的小伙伴可能不太清楚,小许希望小伙伴们永远都不要经历这样的痛苦。
硕士学位论文通常是需要进行“盲审”的,但是由于学校和学科的不同,进行抽调“盲审”的比例也是不同的。
尤其是近年来,学术圈屡遭打假以及诸如“不知知网翟天临”等事件的发生!教育部也在逐年增加“盲审”抽查的比例。
小许毕业那年,“盲审”的抽查率为50%,这意味着有一半的学生将会遭遇“盲审”打击!
小许听说文法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盲审率”更是高达100%!
02
“盲审”为啥这么可怕呢?
小许总结了以下几点:
1.时间紧
如果被抽中了“盲审”,那么你的毕业论文要在3月底之前送审,而未被抽中的学生的毕业论文大约在5月提交就行。两者能差1个多月呢。
而且硕士毕业论文字数大约在4万字,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小许记着自己当时天天熬夜写,根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生怕提交晚了,不能参加答辩。
2.保质保量
“盲审”是指你的论文将送到外单位或者外校进行审核,相较于本校老师审核而言,还是很严格的!
如果毕业论文“查重率”太高、工作量太少、缺乏创新性、研究内容有明显错误这些都是会被直接“延毕”的!
因此,一旦你被抽到外审,你的导师同样也很紧张!他会特别关照你的论文,甚至会逐字逐句的让你修改!
在这点上小许是深有体会,一直修改到毕业论文上传的前一刻。小许从第一稿到最终稿,中间修改了无数稿!
3.要求高
有时候“盲审”时你的论文会被送到更高层次的学校,如果论文的完成度太低,会被评审人直接“劝退”,这样就等同于不能毕业!
因此,在被抽中“盲审”时,大家都会非常慌,生怕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别人眼里是“学术垃圾”。
绝大多数人在“盲审”期间都是非常煎熬的,在这漫长的等待期中等待着审判结果。
03
“单盲”、“双盲”和“三盲”有哪些不同?
经历过“盲审”折磨的人,可能只知“盲审”的痛苦,但是对里面的细节却不太清楚。
实际上“盲审”分为“单盲”、“双盲”和“三盲”,这三种类型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小许分别给小伙伴讲讲这三种“盲审”模式的区别:
1.先来说一说什么是“单盲”吧:
“单盲评审”是指学生的学位论文在送审时学校会把学生的信息公布给评审专家,但是在评审结束后学生是不知道评审专家的任何信息的。
在“单盲评审”的全过程中,学生是不知道自己的论文被送到哪个学校和哪个老师手中的,而评审专家是知道学生信息的。
因此,不少老师和同学都会质疑“单盲评审”的公平性,有些学生会担忧自己的论文会不会被评审专家“针对”!
2.“双盲评审”
是指把不公开研究生和导师信息的学位论文送到同行专家手中评审,学位论文评审结果反馈给研究生和导师时不公开评审专家信息。
在整个学位论文评审过程中除管理人员外,研究生、导师和评审专家三者之间均不知道对方身份。
相较于“单盲评审”,“双盲评审”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评审专家能够较为公允、理性、客观地给出真实的评价,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把控作用。
3.“三盲评审”
在学位论文的评审过程中并不常见,某些期刊在进行论文审稿时会采用“三盲”的方式进行审稿。
所谓“三盲评审”是指论文作者、期刊编辑、审稿人三方均不知道对方的信息。
因此,“三盲评审”在具备“双盲评审”的优势基础上还可以消除编辑在论文选择上的个人情感,极大地增加了论文在审阅过程中的公平性。
但是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多数期刊或者学位论文的“盲审”通常还是会选择“双盲评审”的方式。
听小许讲了这么多关于“盲审”的事情,
小伙伴们是否清楚了“盲审”了呢?
小许真心希望各位小伙伴们都能逃过“盲审”,开心地毕业!
掌桥特约作者:许为邻
转自“掌桥学术”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如何证明期刊被SCI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