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黄典林|第九届(2020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暨《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优秀论文获奖者说

    阅读: 2022/3/17 13:41:48

    获奖者说

    - 黄典林 -

    获奖论文

    《在文化与结构之间:斯图亚特·霍尔传播观的范式整合》

    《南京社会科学》第10期

    获奖作者

    黄典林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

    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获奖者说

    Q

    得知论文获奖后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A

    这是我第二次获得这个殊荣,感谢评审专家能够关注到我的研究,并给予肯定,这是对我科研工作的莫大鼓舞。如果说最大的感想,应该就是这个评选活动的与众不同之处,同时也是它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它无需参评者自己报名,而是评审专家在年度本科学发表的全部论文中进行海量筛选,最终选出年度优秀论文。我在得知获奖的当天,在微信里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完全可以用来表达我的感受:“这个从来不需作者自己填写一张表格主动申报的评选活动大概是这个学科里独一无二的。它给作者的鼓舞比任何一场郑重其事的权力加冕都更加真挚、宝贵。因为这是学术共同体出于学术价值本身的目的而非任何外在的工具性企图进行的一种自我确认。在体制吞噬个人的时代,这种对自洽的共同体精神的维护难能可贵。”

    Q

    您是如何开始这项研究的?

    A

    这篇纯理论性的文章是我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斯图亚特·霍尔传播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我的目的是要探讨霍尔是如何在英国本土的文化主义遗产的基础上,引入结构主义思想,进而在学术上对这两者进行调和的。这个整体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论的变化过程,同时也对霍尔,甚至文化研究视角下的传播观念产生了影响。对传播研究来说,如何理解传播是什么,始终是一个很困难,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认为霍尔等文化研究学者的探索对我们理解这一问题是有帮助的。尤其是他在前人基础上阐发的“接合”理论,对我们准确理解人类传播活动的结构性和实践性相互构成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Q

    研究过程中最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

    A

    这篇文章写了很久,一开始篇幅特别长。后来一改再改,怎么也满足不了编辑部的篇幅要求,还是超过了字数限制。后来编辑于淑娟老师说,如果实在删不了了,就不用删了,改为小字号发表。如果大家看纸质版,会发现这篇文章的字号比其他文章要小。在这里,我想对于淑娟老师表达我的谢意,谢谢她对作者的爱护,对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

    Q

    对于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有何建议?

    A

    从事传播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非常辛苦,也不大容易与热点问题产生勾连,所以无论是在发表,还是在后续的被引方面,都是很不利的。但我始终认为,一个学科要发展,基础理论搞不好,就会存在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仍然呼吁更多的学者投入到对传播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来,为这个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Q

    如果让您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籍会是什么?

    A

    标题:文化研究1983

    副标题:一部理论史

    作者:(英)斯图亚特·霍尔

    译者: 周敏 / 程孟利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9

    每个人的兴趣各异,需求不同,所以我很少向别人推荐书。但如果结合这篇文章来说的话,我想到了最新出版的斯图亚特·霍尔的一本讲稿《文化研究1983》。这是他1983年在美国讲课,向美国学者讲述文化研究起源发展脉络的课程的讲稿。在他生前,霍尔一直拒绝出版此书,因为他不想用自己的理解框架来限定其他学者对文化研究的理解。之所以推荐这本小书,因为它篇幅不长,而且由于是讲稿所以可读性强。同时,它也反映了文化研究,尤其是1960-1970年代伯明翰时期的文化研究的核心观点。无论后来这个领域如何变化,出现了多少新概念、新理论,但我始终认为,尤其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和传播实践语境下,伯明翰时期的许多经典概念、理论和方法路径,依然没有过时。

    学者寄语

    各位新传研究的同仁、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黄典林,很高兴我的这篇论文能够再度被评为年度优秀论文。非常感谢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各位评审专家的肯定和鼓励。长期以来,我始终对文化研究尤其是文化研究视角下的传播和传媒研究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我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看传播以及传播研究,那么这篇论文实际上就是从斯图亚特·霍尔的这个传播思想发展的脉络出发,来再度审视何谓传播,我们这个学科当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我希望我的梳理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对文中的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错误提出批评指正。那我相信新闻传播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要发展就必须回到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不断地质疑、修正、拓展既有的理论体系,这样我们才能够永葆学科发展的活力。希望更多的学者和优秀学子能够投身到基础理论的研究中来,不断地壮大我们学科发展的有生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谢谢大家!

    论文摘要

    传播学界对斯图亚特·霍尔传播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所谓编码/解码模式,而对霍尔传播思想的方法论逻辑,尤其是他如何通过文化霸权和"结合"理论对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的整合,确立了文化研究视角的批判传播研究范式缺乏足够的认识。有鉴于此,本文的目的是要在把握霍尔对这两个范式进行整合的理论逻辑的基础上,理解这种具有结构和文化二重性的传播观念与主流实证主义传播观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论辩关系,进而从传播研究的角度评估霍尔这种范式整合的努力在理论和方法上的贡献以及悬而未决的问题。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64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热烈祝贺 | 李真林主委荣获2021年宝钢优秀教师奖

    下一篇:2022年“文学与危机叙事”全国学术研讨会通知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