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张玉奎院士:拒绝“卡脖子”发展国产仪器正当时

    阅读: 2022/7/20 11:48:01

    “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纯国产仪器的展出,我们的国产科学仪器装备确实是发展起来了!”

    6月25日上午,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会场外,看到展台上的国产科学仪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院士欣慰不已。

    科学仪器装备,被称为科学家的“眼睛”,不仅是认识未知世界的工具,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重要成果。经过数十年沉淀和积累,近年来我国一大批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实现了自主研制。

    “但我们也应清楚看到,目前一些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上,科学仪器仍然长期依赖进口,正面临着‘卡脖子’风险。”张玉奎介绍,国产仪器被“卡脖子”已走过一段漫长岁月。“落后的仪器别人可能会给你,但最前沿的技术他们是不会给你的。在上世纪50年代,连台红外光谱仪都难得买到。”

    面对科学仪器被“卡脖子”问题,张玉奎认为,首要的是要支持单元部件的生产。部件是一台机器的核心,关乎机器的质量和水平,“一定要做精做细,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其次,是仪器配套的试剂,同样需要花大力气发展。其三是配套软件,也要跟上发展实际,实现智能化。最后一点,是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仪器要做得好,就要依靠大国工匠。”

    在张玉奎眼里,每个地区的仪器发展都有各自特色。他建议湖南及其所在的中部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进行联动,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共同推动全国产业的发展。

    “真希望湖南能有几个加工中心来专门生产单元部件。”张玉奎说,湖南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希望湖南抓住举办中国科协年会这样一个特殊契机,推进制造装备、单元部件加工,树起“湖南制造”的大旗,助力国产仪器的发展。

    (来源:湖南日报)

    转自:科研设施与仪器平台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3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我国科学家在自旋量子精密测量上获重要进展

    下一篇:我国学者突破单像素成像对快速运动物体成像瓶颈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