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投稿中这些增加好感和败好感的细节

    阅读: 2024/3/1 8:31:41

    有人说投稿不就是在投稿系统里按照流程,一步步完成,点击“submit”完事吗。你别说,用过在线投稿系统的同学都知道,填信息、上传附件,十几二十步,少则半小时,不熟悉的要花费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全部步骤。这中间还真有些坑需要提醒大家。

    就我们收到的几千篇来稿样本,抛开内容不谈,初稿第一眼也是千姿百态,千差万别。我把第一印象就很好,能被编辑快速送审的稿子,和编辑看了就头痛关掉,拖了很久才处理的稿子分别进行了总结。下面我就跟你说说投稿中那些败好感和增加好感的细节。

    先说容易踩的坑:

    1 匆匆将所有步骤过完,没查看最后生成的pdf文件。

    投稿步骤完成后系统会将所有材料包括Title page、正文、

    合成一个pdf,编辑、Editor、Reviewer在系统操作的时候都是看这个pdf,而不是你的word稿件。所以一定要打开检查这个pdf。很多同学弄到最后已经不耐烦了,恨不得早点点submit提交完事。最后生成的这个pdf根本就没打开看。结果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将100多页的补充材料合进pdf,还放到了正文前面,看的编辑满脸黑线;有将

    放到正文前面的,还有

    顺序错误,甚至漏传

    的;有的pdf中很多乱码严重影响阅读的;有的

    像素很低全是马赛克的。这些低级错误导致编辑打开你稿件的第一时间,根本没办法聚焦论文本身的内容。这种稿件,也是没办法送出去peer review的。

    花了一年做实验,一个月写文章,1小时投稿,却败在这一秒的第一印象上,很可惜。

    2 系统中作者信息填写不全或与正文不符。

    很多同学认为我的word文档已经有完整的作者信息了,或者有的作者列表和单位列表很长,作者就偷懒,在系统中只上传其中几位作者信息。这个是不可取的。编辑在初审时第一步就会审查这个作者信息部分。一是因为它涉及利益冲突,二是通讯作者的背景调查,是我们初审的重要部分。稿件的上传也必须是通过通讯作者的账号,否则是不被接受的。

    还有一点,生成的pdf第一页Title page,包括标题作者等信息,就是调用你在系统中填写的作者信息,而不是word文档里的。

    3 Figures的各种不合格。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关于Figure的要求,每一个期刊在投稿指南中都有详尽的说明。关于

    格式、像素、尺寸、字体字号等等。作者们一定不要略过。一组高质量的、符合期刊要求的图片,会让你的论文充满说服力、瞬间高大上起来,即使内容稍有瑕疵(语言等问题,不是硬伤),编辑们也是舍不得退稿的。会先给你机会改好了再送审。

    反之,设计粗糙、配色混乱、标识不清、像素模糊的图片,第一印象就会拉低你的论文档次。多学习总结顶刊的图片制作、模仿同类实验人家用了哪些实验方法、是如何展示的。像素问题,我建议大家能用矢量图的,尽量制作矢量图,后期修改起来也方便。

    还有Figure legend。有些同学就几个词、一个短语就完了。Legend要有自明性,看图结合legend说明,读者要能完全明白你做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不用像Materials and Methods一样写那么详细,但是你每一个分组是什么,大概的处理过程要说明。

    最后合成的pdf中,figures也要再检查确认。看看图片顺序是否正确、是否有图片遗漏、显示是否正常。

    4 无视编辑给你的修改机会,潦草修改甚至不愿改的。

    有些来稿,创新性、逻辑性都没有大的硬伤,不至于初审就被拒。但是,有一些实验细节或方法,编辑还有疑问,希望解决之后再送审。这时候编辑部会在初审阶段unsubmit稿件给作者,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意见,让作者补充修改。

    这个时候,作者要做的就是按照编辑的修改要求,一条一条对照改完再传上来,那肯定是立马就能送审的。

    我们遇到有一部分作者,无视初审阶段编辑的良苦用心。也有可能是国内的编辑服务太好了?对于退给他们的意见,选择性回答或者不正面回答,闪烁其词含含糊糊。然后,就急匆匆把稿子重投到投稿系统。对这样的作者,我只能说第一,论文还是不会被送审;二,不尊重编辑的时间,你在消耗自己的信用分值。

    还有初审反复退回去修改,作者仍然不知道在改什么,最终,编辑只能做拒稿处理的。

    总之,就是好好把握,正面回答,态度诚恳。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毕竟你的稿子日后还要在TA手里过好几遍才能接收。

    对比之下,也有一些作者的来稿给编辑的第一印象是加分的。看到这些作者的来稿,我们总会欢呼一声“这样的作者,再给我们来一打”,这种稿件,毫不迟疑是会立即送审的。那么,这些作者做对了什么,让编辑好感满满还给自己的论文评审加快了进度呢?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期刊投稿要求,细节满分。

    有几位作者投稿之前认真阅读了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的?有的期刊投稿指南非常详细,几十页的pdf,都是细节。有的作者就没耐心看,拿着同一个word稿件从高分往低分期刊顺着投。

    其实,投稿指南就像招聘启事,找工作的时候你要针对每一个岗位的岗位内容和要求,针对性的准备简历,这样才能提高命中率。投稿也一样。仔细阅读投稿指南是对你自己和编辑的时间的尊重。比如,你写了一篇支原体感染药物相关研究的论文,你可以投医学/药学/生物学类期刊,那么针对不同的期刊,你的cover letter就要针对性修改,要和目标期刊的发文范围和读者匹配,还有是否需要copyright协议、伦理声明文件、图片、正文格式和参考文献要按照目标期刊要求来准备。如果你所有的文件都是齐备的、格式全都是按照目标期刊要求准备。那么,编辑看到稿件的第一印象就很好,在以后的修回、编辑过程中,如果手里有好几篇稿子要处理,那肯定是优先问题少的来,无形中又给你加快了处理速度。

    其实同一个期刊的不同稿件处理速度是可能差别很大的,快的一个月见刊,慢的一年以上。期刊公布的或者大家在letpub看到的只是所有论文的平均处理速度。因为一篇稿件从投稿到见刊有十几个环节,涉及编辑部、Editor、审稿人、排版人员、出版商多方协作。那给力的作者基本上每一个环节都一次过,比如初审、peer review小修一次过、copy editing基本没什么需要改的、proofreading更没啥改的;相比之下,那些做事习惯性掉链子的作者可能从初审开始就拉开了差距,peer review更是要复审好几轮,好不容易让审稿人满意了,copy editing发现内容、图表细节问题很多,改的编辑头大,作者又是一次两次改不清楚。我们碰到过一些这样的作者。稿子来来回回修了一年才发表。可以说,论文发表速度一半是由作者自己决定的。

    2

    清晰,制作精美。

    现在是信息超载、文献泛滥的时代,图片以直观、信息密度高而凸显出越来越高的重要性。以Cell为首的期刊摘要都用图片展示了。

    这里我们不谈每一种图的制作方法。还是那句话,新手切忌闭门造车。发表SCI论文的目的就是与同行交流,你要用同行都认可的方法、语言来交流,而不是自己想当然。

    还有图上的标识文字。新手最有效的作图方式,就是对着大刊的类似图片,做像素级模仿。从实验组设置、到图片类型选择、标识文字、配色等,完全模仿,准没错。

    3 写作清晰,逻辑完整。

    有的作者实验做的很漂亮,图表也很有说服力。但是写作太差,一句话里面几个意思裹在一起,让编辑和审稿人读的头大。或者语法错误频现,让人对整个研究的可靠性产生怀疑。建议所有作者在投稿之前还是要通篇润色,确认语言没有问题再投稿。因为语言问题被拒稿,着实不划算。现在ChatGPT润色论文质量非常高,用好提示语可以达到发表级别。

    4 关于Preferred reviewer(推荐审稿人)和non-preferred reviewer(回避审稿人)

    填了有没有用,该怎么填?这个是很多同学的疑问。先说结论,non-preferred reviewer编辑一定不会邀请,Preferred reviewer编辑大概率不会采纳。non-preferred reviewer是指跟你的研究可能有竞争关系,你想要避开的候选审稿人。这个如果有,建议填上。特别是像热点选题,如果碰到审稿人也在做相关课题,从你的论文得到启发且不说,有可能压着你的稿子拖延时间。国外期刊曾有案例,审稿人抢在作者前面,发了类似的研究。

    Preferred reviewer是推荐审稿人。编辑会怀疑是否跟你有利益相关,所以第一时间并不会采用。除非你这个领域实在是冷门,找不到审稿人。或者过了几周,还没凑齐reviewer。编辑会对你提供的reviewer进行一个背景调查,看看近五年有无共同发表的论文记录,然后再酌情采用。

    转自迪娜学姐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5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SCI论文摘要部分的写作技巧及避坑指南

    下一篇:SCI论文图片处理要求及避坑指南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