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如何正确认识摘要的写作方法

    阅读: 2024/3/4 15:35:45

    现如今国内科研正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科研新人写作学术论文时往往搞不懂摘要的写作内容与形式。摘要的目的其实就是通过相对浅显的概念引诱读者进入论文主体,深入进论文内容当中。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认识到摘要的具体形式,小编做了以下的摘要知识点整理,以此为鉴。

    1.正确选取摘要类型

    学术论文摘要主要有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简称资料性或情报性摘要。它要求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信息,特别强调突出新发现、新见解。试验研究和单一专题的学术论文,如基础性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应撰写这类摘要。

    指示性摘要也称概要性或简介性摘要。它要求指明研究考察的对象和论述了哪些问题,而不着重于研究结果。其作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实质性的。它适用于主题过多、内容庞杂的文献,如综述类文章。

    报道指示性摘要是融上述两种摘要特点于一体的一种摘要类型。它要求报道主要信息。揭示其余部分,详略有致、主次分明、便于灵括运用。

    2.结构要素要完整

    在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对于摘要结构四要素即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应给以准确而完整的体现。但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学术论文的具体特点和摘要类型有所侧重。

    如对于报道性摘要侧重“方法”、“结果”、“结论”的撰写。而“目的”可以写得简略;对于指示性摘要。“目的”应写得详细。而“方法”、“结果”、“结论”可以略写,或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省略。然而现在许多学术论文摘要存在结构要索详略小当甚至无故残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摘要作用的发挥。

    此外有的摘要只给出研究结果和结论,却缺少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或者只有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却缺少研究目的和结论。

    上述几种结构要素残缺的情况,大大减少了摘要的信息量,无法满足读者获得必要信息的要求与二次文献的检索和利用,因而必须加以避免。

    3.避免对论文内客加以评论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对摘要的界定中都明确要求摘要“不加解释或评论”。但有些作者并不理会这一点,仍然经常使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找到了可靠的依据”、“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等评价性语言。

    转自基础医学学习交流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6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见刊成功的SCI论文都是这样的

    下一篇:【论文专区】科研论文写作要从细处入手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