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术资源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什么不是舆论?

    阅读: 2022/7/21 10:11:14

    这里就随意使用“舆论”概念说几句。舆论不是可以随便说的。说“舆论认为”,你必须拿出证据证明你说的那个“舆论”是舆论。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1/3,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

    什么不是舆论呢?根据常见到的用词差误,以下一些要辨清:

    新闻≠舆论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新闻记者把一个事情完整地或选择其中最精彩的片断描述出来,任务就完成了。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你没法控制,人们想要发议论就发了,是一种自在的意见形态,不是自为的。自为即是有组织的,有组织的意见不是舆论。因而,新闻和舆论,是有些关系的两回事。“新闻舆论”的说法不科学。

    传媒≠舆论

    有一篇题为《论社会舆论对道德建设的作用》的文章,讲的是大众媒介在道德方面应如何引导舆论,作者就误把大众媒介等同于社会舆论了。媒体是舆论的载体,理论上可以这么说。但是传媒是否真的代表了舆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某些情况下,传媒不一定代表舆论。

    意识形态≠舆论

    意识形态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政党的主导思想,舆论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舆论不等同于意识形态。

    公众≠舆论

    公众是舆论的主体,但公众并不是舆论本身,当公众尚没有对舆论客体有所感知时,要向公众宣传某种观念,可以说“向公众进行宣传”或“引导公众”,说“引导舆论”就不通了,因为这方面的舆论并没有出现。

    个人的感觉≠舆论

    我们不能凭个人感觉,就说“舆论认为”,即便是领导人、人民代表、著名社会活动家的意见,也不能随便替代舆论来“认为”,要有确切的材料证明你说的内容确实代表舆论。

    我们现在特别看重“网络舆情”,其实一些舆情报告所说的内容无法被证明是一定范围内的舆论,所说的“情”可能只是少数几个人的言论(“阶级斗争新动向”的思维方式仍在起作用),自己画鬼吓自己。

    要注意,不能轻易把网上的意见视为舆论。网民占全国人口1/3,网民在网上发表意见的人数,只占所有网民的2%,经常发表意见的人数更少。针对具体的意见对象,这2%的人中究竟有多少人发表意见了,无法确认。有可能极少数人激起了全社会关于某个问题的舆论,但是最初的网上意见,即使看起来似乎很多人在发表意见,也就不过数百上千人,与整个社会的人数相比,微乎其微。

    最多可以说,在网络的某个具体的论坛中,某种意见已经变成了这个论坛范围内的舆论。如何认识或理解“网络舆论”这个概念,需要讨论。我只在宏观意义上使用“网络舆论”的概念,一到具体问题,通常使用“网络意见”,因为我无法确认某种意见是达到一定数量的网民持有的意见。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063)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新闻传播学考研知识点解读——小众传播

    下一篇:2022上半年商务印书馆新书书目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