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如何跟SCI编辑高效沟通?

    阅读: 2024/4/2 14:31:18

    与SCI编辑沟通好了,一次投稿成功出刊也是有可能的哦~如何高效跟SCI编辑沟通呢?

    1、投稿前

    首先,我们在初次投稿时要书写一封「cover letter」,是文章的简要介绍,邮件发给编辑或随投寄文章一同附上(视投稿方式而定)。若无此函,很可能被编辑直接拒稿或是要求补发,白白浪费投稿时间。

    投稿信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文题及所有作者姓名;

    2、解释为何此论文适合发在本刊;

    3、建议审稿人或者建议回避评审人员名单;

    4、文章的通讯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

    5、不一稿多投的承诺。

    根据不同杂志的要求,信件格式可能会稍有不同,但以上内容是一封投稿信必备的几个部分,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推荐审稿人和建议回避的评审人员。

    推荐审稿人:有助于帮助杂志快速找到合适的评审专家,加快投稿进度,对投稿人来说,最适合的审稿人是对自己研究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专家,可以提出中肯的意见,在你引用的文章的作者中,很可能就有你所投杂志的审稿人,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建议回避的评审人员:主要是指您有了解到该杂志的某些评审人员,可能与您或您的研究存在某些冲突或矛盾,这时您可以向编辑建议回避这些人员,当然不建议大家将某些严格谨慎的评审人员列入此名单哦。

    2、投稿后

    若超出平均处理日期,还迟迟没有得到回复,又着急得到论文处理结果,那么此时我们就可以做一件事:催稿。

    那么我们应该何时催稿呢?作者在投稿之后焦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一般来说同行评审需要花费的时间根据领域不同而不同。快的一个月内能有结果,但是也有些慢吞吞的杂志要等上 7、8 个月。

    大部分的期刊都会在网站上提供审稿周期的信息,一般情况下,作者应该在投稿前对目标期刊做详细的了解。

    从网站、论坛上找到审稿流程与大概周期,然后根据自己的发表需求决定是不是要投,同时做好心理准备花时间等待。

    一般超过公开的审稿周期 1 个月就可以发邮件给编辑催稿啦!

    那么催稿信怎样写呢,提供一个模板给大家吧:

    Dear editor:

    I'm not sure if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contact you to inquire about the status of my submitted manuscript. My manuscript, ”******” has been submitted to your journal on “DATE”. The status of "under review" for my manuscript has been lasting for approximately five months. 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let me know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my manuscript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With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3、投稿过程中

    稿件投出去后,首先是编辑初审,若此时没有被直接拒稿,接下来会进行专家评审,给出意见发回到编辑,编辑决定是拒、收或修。

    如果编辑决定拒稿,会发回专家的意见,您可根据此意见修整文章并重新投稿;如果编辑决定直接接收,那是皆大欢喜,不过这种情况很少有;最普遍的情况就是修回,将专家意见发给作者,要求尽快按要求修改文章,那么就需要修改后将稿件与信件重新发给杂志。

    如果发的重修,就需要与编辑进行第二次交流。

    编辑将评议结果和审稿人意见发回作者,包括审稿人对文章某些细节的疑问及建议。针对审稿人的意见,作者应该认真分析过后给出相应的解释,有些情况需要补充一些实验加以说明,在做好这些工作之后重新将稿件发回杂志。

    此时回复编辑的邮件就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1、对专家及编辑提出建议表示感谢;

    2、对已修改之处做出答复,并在文章中做出标注;

    3、对正确但因实际情况限制的建议的解释说明,最好有文献支持;

    4、对错误或欠妥意见进行委婉的解释说明,提出科学理据。

    要知道,修回的稿件很大程度已得到杂志的认可,那么此时一定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认真对待审稿人的意见,显示对其高度重视。

    掌握这套技巧,及时、主动与编辑进行沟通,主动出击,尽可能提升论文接受率!

    转自英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63)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放大招,SCI论文成功发表招数

    下一篇:学术新知:如何看待审稿这一流程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