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超强师生档,携手发表顶刊封面文章!

    阅读: 2022/3/18 13:58:44

    近日,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课题组等,发现微生物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可以提高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疗效。该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Cell Metabolism(IF:27.287)上。

    这意味着TMAO有望成为“红颜杀手”——三阴性乳腺癌临床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它能提高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疗效

    “乳腺癌像一个‘大家族’,可细分为腔面A、腔面B、HER-2阳性和三阴性四大亚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是最‘毒’的一种。”邵志敏介绍道。

    从组学分析到临床试验,他们发现,高血浆TMAO水平的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性更好,且小鼠体内实验同时证实提高血浆TMAO水平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

    研究团队发现了特殊微生物群落借助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诱导其焦亡,继而促进免疫细胞浸润,最终发挥抗肿瘤作用。

    菌群通过代谢产物TMAO促抗肿瘤免疫示意图

    邵教授表示,“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临床问题-科学研究-临床实践”的体系,为三阴性乳腺癌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2.02.010

    老师是带头人,学生32岁就成为医学界博导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堪称我国乳腺癌诊治领域领头羊。

    论文的通讯作者邵志敏和江一舟,又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最强“师生档”:

    去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第十八届“银蛇奖”颁奖仪式上,江一舟教授摘得一等奖。他的恩师邵志敏教授荣膺“特别荣誉奖”。

    图为邵志敏(左一)与江一舟(右一)等学生讨论

    出生于1988年的江一舟,32岁时已经是医学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从2015-2019年,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历经5年,2000个日日夜夜,成功绘制出三阴性乳腺癌(TNBC)多组学图谱,并根据特征分为四种“复旦分型”。

    2019年,他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他的导师邵志敏用“临床科学家”来评价弟子。

    原因很简单:好医生开得了刀,但也要会做科学研究。用科研思路来解决临床问题,突破了局限,病人的救治更有希望!

    综合自:复旦大学、上观新闻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7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爆发!继Nature后,这所“双非”高校再发顶刊

    下一篇:本科生发了31篇论文,我博士5年,一篇都没发……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