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4/18 16:18:32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文献引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可以支撑文章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然而,当我们在引用同一篇文献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重复率太高的情况,从而影响文章的质量。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够避免文献引用重复率过高呢?
1、多种形式混合引用
文献引用有多种形式,如摘要引用,原文引用,间接引用等。每种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例如,摘要引用可以把文章的主题突出,原文引用可以把文章的精髓表达出来,而间接引用则可以把文章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因此,为了达到最佳的引用效果,最好是将多种形式混合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减低重复率,而且也可以让文章更加丰富。
2、引用最为关键的部分
每篇文章都有其关键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文献引用的时候,最好只引用关键的部分,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重复率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把文章的重点表达出来,使得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3、避免不必要的引用
有时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能会想要尽可能多的引用一些文献,但是有时候,其实引用的内容并不一定有必要,甚至可能会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引用文献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不必要的引用,以免文章出现重复率过高的情况出现。
4、提高文献引用技巧
文献引用也是一门技巧,提高文献引用技巧,可以有效的减少重复率过高的情况出现。例如,文献引用时可以使用一些关联词来衔接,也可以用一些特殊的句式来表达,以此来提高文献引用的质量。
5、使用检测重复率的工具
现在,有很多检测重复率的工具可以使用,如果在引用文献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些工具来检测文章的重复率,可以大大减少文章出现重复率过高的问题。
6、增加新的观点或论述
可以在论文中增加新的观点或论述,以增加论文的字数和内容,从而降低论文的重复率。
7、规范引用
论文引用时需要遵循适量的原则,引用过多会直接被系统标红处理。并且引用的格式要规范,注意标点符号需要区分中英文,如果引用格式不正确系统会直接将该部分内容作为正文检测,可能会导致论文重复率变高。
8、变化语序
可以对引用的内容进行语序的调整,以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从而降低论文的重复率。
9、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
可以对引用的内容进行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替换,以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从而降低论文的重复率。
10、删除冗余内容
可以删除引用的内容中的冗余部分,只保留必要的内容,从而降低论文的重复率。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内容导致论文重复率很高时,应该尽可能地修改和调整引用的内容,以避免对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信誉产生影响。同时,需要注意遵守学术规范和引用规定,避免抄袭等行为。
参考文献是撰写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公开出版物到非公开出版物、从纸质文献到电子文献可谓无所不包,研究表明,博士、硕士已发表文章篇均参考文献分别为11.96篇、6.56篇。但是,参考文献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过高的文字复制比,也就是抄袭!
具体是如何去避免呢?下面就上面提出的一些方面来详细分析在引用文献时的注意事项,有需要的朋友建议沉下心仔细看!
1.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
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包括内容的恰当引用、文中的合理标识、文末的正确著录等三个方面。
(1)参考文献内容的恰当引用
参考文献具有提示研究起点、知识承续、鸣谢归誉、学术评价、预测分析、文献检索、学术论证、著作权保护、学术规范、节约篇幅版面等十项功能,其内容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高文字复制比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引用因而成为文献参考的关键。
①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类型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是将被检测文献与检测系统收录文献进行比对,找出文字重复部分,再作抄袭等鉴定。中国知网等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比对文献源涵盖了学术期刊、优秀硕博士论文等多种类型的文献。检测显示,引文出自公开出版物且在文中明确标识、文后正确著录的,被检测出的重复文字判为抄袭的相对较少,而引文来自非正式出版物、网上文献、转引等,被检测出的文字复制比明显增高,且多判为“抄袭”。
必须注意以下:应优先引用公开出版的、收录于检测系统比对源的文献。慎引图书和外文文献内容。因为检测比对源尚未收录书籍和多数外文文献,引用此类文献难以被检测出来而判为与其它相关引证文献文字重复,必要的引用应附上引文原件或复印件,以备核查。尽量不选择博客、电子公告等网络资源和转引文献。尽管学术不端系统开始注意收录网络文献,但多数博客、电子公告等网上文献不属于公开出版物,正确性和科学性难以保证,易于因乱引、谬引而产生文字重复。
②选择适量的参考文献
检测表明,引文越多,产生的文字复制比也越高,因此引文量必须控制。对此,学术期刊一般不作硬性规定,但多要求必须有一定的参考文献。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及经验,一般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在10篇左右,综述性论文引用的文献数量可以多一些,技术性、实验性论文引用文献相对较少。参考文献的选择,应该根据文章的需要来确定,以数量最少、质量最优、作用最佳、成果最新为基本原则。
杜绝友情互引、标榜式自引、应和刊物要求的强制性引用等非必要引用,充分保证引文质量与数量达到最优化状态,最大程度地降低因引文量失当而产生的文字复制比。
③突出引文的论证作用
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证,即:使用其论题、观点、概念、理论、方法、结果、结论、事实、数据等为本人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应用价值提供必要的论证依据。单纯堆砌与拼接引用文字、过度引用、抄袭、无效引用、错误引用等非合理引证易于造成高文字复制比。为此,使用参考文献时,必须明确区分并妥善处理用于引证的和仅供参考的文献。
引证主要用于:作为选题背景,以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作为本文的论题,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完善,以求深化与提高;作为反论题,指出其缺陷与错误,予以批驳和推翻,以便提出新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作为论据,为自己的创新提供佐证。引证时,应视具体需要采用指示性引用、直接性引用、概括性引用。
(2)参考文献在文中的合理标识
参考文献标识分为顺序编码制、著者-出版年制、顺序编码制与著者-出版年制混合型三种形式,多数学术刊物采用顺序编码制。
参考文献在文中的合理标识,直接决定着文字复制部分的直观性与可核查性,便于有效区分合理引用与抄袭。而引用一篇或多篇文章的多处内容只标识部分引文、省略自引标识、错引、抄袭等所形成的部分不标识、全不标识、错误标识则可直接导致文字复制比升高与“抄袭”。
因此,引文必须合理标识,且与文末著录对照一致,才能使检测结果趋于客观公正,三者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上图所示16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中:检测系统会将①、②、⑤、⑥判为“引用”,其余12种判为“抄袭”,其中,2.1~2.4、2.2~3.4一般不会发生,2.4~3.4比较少见;2.1、2.2中,文末不著录的,检测会判为“抄袭”;而2.3、2.4中,无论文末是否著录,都会判为“抄袭”。因此,多数情况下引文必须准确、充分地标识和著录。
同时,引用须与注释区分开。“引用”通常是对公开出版文献内容的使用,而“注释”则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或补充说明,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
“释义性注释”是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可用“()”标注在句后,也可与参考文献一起或单独列于文末,更多时标注在地脚,文中用相同序号标识。“引文注释”是引用未公开发表的私人通信、档案资料、内部资料、书稿、待发表文献、会议发言,以及1911年以前出版的无现代版本的各种版本的古籍、仅有中介文献信息的“转引自”类文献、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等文献,置于地脚或单独列于文末,不列入参考文献表中。
(3)参考文献在文末的正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是依据相关规则并用文献本身的文字将著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版本版别、卷期等出版物信息以及获得途径等传播信息记录下来,按照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列表置于文后,其主要作用是检索核查、资源共享和学术评价。
文后参考文献的可检索性,是学术不端文献系统准确识别文字重合部分和人工判定检测结果的直接依据和保证。
许多重合文字是由于文后参考文献与引文及其标识不对应造成的,主要表现为:
① 文字重合处没有标识引用文献序号,且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也没有作相应的文献著录;
② 文字重合处尽管标识了参考文献序号,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也列出了相应文献,但核查发现引用文字并非出自所列文献;
③ 引证时,文后列举了参考文献,文中却不作任何引文标识;文后参考文献中标注了网址等出处,因超过了网络文献的保存期限以及网络数据库和网站权限设置而无从查证;
④ 未引用而直接抄袭参考文献,以增加其数量。
因此,适于检测要求,文后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据实列举,与文中引文内容及其标识构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关系,以有效减少因抄袭和“无出处”引用而造成的文字重合和抄袭。
著录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则以及文献编辑出版单位的规定执行:
①杜绝差错。著录错误主要由文献信息来源不准确和书写错误造成。因此,获取的参考文献须核实无误方可使用,必要时可通过专业软件endnote、poweref等进行检核。
②确保可检索性。采用的参考文献应以便于核查为原则,确定其来源与著录形式。为了避免参考文献因受到使用权限制或网站变更而无法核查的情况发生,应尽量参考最新的可查文献。
③多用直接性著录。直接性著录指直接、完整、准确地将参考文献著录出来。对于转引文献,无法找到原始文献的,只能作为注释标注;可以查到原始文献的,应将原始文献作为参考文献直接著录。
例如:某研究生使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使用说明书》的内容,因受到资格限制无法直接查阅而参引文献,以转引形式置于参考文献中。其实,该资料可以通过有关编辑出版机构获取,宜作为参考文献直接著录为。
参考文献在文末的正确著录示范如下:
参考文献列表主要有两种格式:顺序编码制和作者出版年制。
顺序编码制: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按正文引用文献的前后顺序排序。
作者出版年制:不管引用顺序如何,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按作者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序,作者相同时按出版年排序。在正文引用时,引用作者姓名和出版年。
2.合理引用文献小结
通常我们鉴定是不是抄袭,只要遵循这个原则就可以:
抄袭是把别人的结论当做自己文章的结论,引用是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当做是已知的知识。
论文中必须要引用参考文献,在引用他人文献观点的基础上再抛出自己的观点和视角,合理恰当的引用参考文献不仅能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而且又是作者自己观点的论据。但是,参考文献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超过限度就会被论文检测系统认定为抄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要在合理引用参考文献上下功夫。
引用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引用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
① 优先用公开出版的、收录于检测系统比对源的文献。
② 慎引图书和外文文献内容。
③ 尽量不选择博客、电子公告等网络资源和转引文献。尽可能引用一手文献(原始文献),如果找不到一手文献而需要引用二手文献时,需要采用“见文献(二手文献的编码或作者出版年)”的方式引用。
④ 突出引文的论证作用,明确区分并妥善处理用于引证的和仅供参考的文献。
⑤ 引用的文字部分最后使用句号。引用的内容通常会在双引号“”之间,双引号完成后使用句号结尾,这是正确的引用方式,如果在双引号“”中间的部分使用句号,那么句号后面的文字就会被认定为抄袭了。
⑥ 引用只是少量的使用其他文献中的观点和论据,切莫大段落的引用,否则就是抄袭。很简答的道理吧,如果你将别人论文中的内容大段大段的放进自己的论文里,这能不是抄袭吗?
⑦ 引用格式要正确,引用的部分一定做好标识,并在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部分进行标注,标注序号与正文中的序号一致。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避免文献引用重复率过高的建议,希望阅读后可以有效的规避重复率高的问题。
转自新芝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