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论文投稿如何“找准”期刊

    阅读: 2024/4/19 15:12:35

    01

    名刊编辑如何约稿?

    学者要想方设法向学术期刊正确地释放信号,以便期刊及其编辑更好地从众多的投稿中发现、识别乃至录用自己的文章。熟悉学术期刊编辑的约稿思路,可以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很多学者往往认为,名刊编辑只要坐等投稿,就可以高枕无忧,其实不然。恰恰相反,期刊越有影响,就越需要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因此也就越需要精心策划组织文章。总体来说,学刊编辑约稿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按人约稿、按文索骥、会上邂逅、请人举荐。

    第一类:按人约稿

    按人约稿是最简单直接的约稿方式,对象往往是资深学者。谁的名气大,就跟谁约。所以,只要学问做得一流,总会有知音编辑慕名而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第二类:按文索骥

    一个优秀的编辑,通常都有比较广泛的阅读,并且能够从中选出佼佼者。通常来说,根据好文章再来约稿,尤其是邀约那些行将成名的年轻作者,其成功率和风险都更为可控。

    第三类:会上邂逅

    哪里最适合编辑约稿呢?高端前沿的学术会议。通常来说,学术会议上交流的文章都未公开发表。所以,名刊编辑每年都有固定的开会计划,并且多数是带着约稿任务的。对于学者而言,多开好会是一个更快捷有效的投稿方式,而且在高端学术会议上介绍自己的研究,也可以让学界更充分地认识自己。

    第四类:请人举荐

    从根本上说,办刊必须“走群众路线”:相信作者、依靠作者。编辑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学识学力都是有限,真正了解相关学术领域、深谙缄默知识的还是本领域的资深学者。优秀的学刊编辑都很善于利用作者的研究网络,或者请品学兼优的资深作者来主持专栏,或者请他们推荐文章。

    02

    学术研究如何选题?

    选题是研究的起点与方向,决定着研究结果的转化速率,选题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总的来说,研究选题大致遵循七大原则:

    一、有用性原则

    学术作品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为改变世界做知识基础。论文发表固然有毕业、职称等方面的直接考虑,但是绝不能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否则,即便最后论文勉强发表,也不会有理想的学术反响。选题之前,你可以问一问自己:会不会至少有一个读者因为我的研究而受益?

    二、公共性原则

    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告诫后来者:学术研究一定要区分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其公共性。学术,公器也。用张载的话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何将选题做得更有公共性?可以借鉴涂尔干的经典著作《自杀论》,它的研究对象不是一个一个的自杀,而是自杀率,研究不同群体、国家的自杀率及其社会变化,进而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自杀可能是个人问题,但是自杀率却一定是公共问题。

    三、经验性原则

    尽管选题必须具备公共性,但与此同时,这个选题也必须具备经验性。很多研究者试图选择一个宏大、时兴的主题——客观说,这些选题更容易发表,但是研究者在选择它们之前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己是否有相应的经验支撑?如果没有,是否可以通过调研等方式加以补充完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缺乏经验支撑的选题,不论大小,都易走空,最后做出来的成果也难深入、新颖,甚至连自己都不能说服。

    四、传承性原则

    学术研究不是从头来过,而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再积累,今天的学术研究一般都有自身的学科视角,这包含了特定的研究传统和研究脉络,它们是将研究深化的前提条件,研究选题的传承性就是指必须在某种程度上继承这些积累性成果,一方面是理论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方法的传承。

    五、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不竭动力,研究选题亦需要创新。理论上说,任何选题都有创新的可能性,因此,从哪一个角度切入选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选题的创新与传承是相辅相成的,选题的创新往往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很多优秀的选题往往是“旧瓶装新酒”,或者是“新瓶装旧酒”。“旧”并不一定是不好的,有时候,旧的仍然有人在用,就说明它仍有其学术价值。

    六、现实性原则

    好的研究选题,往往能够关照现实。尽管选题要学会务虚,即必须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进入到理论层面,但是任何学术选题都必须根植社会现实,能够最终对于现实社会具有有效启发,甚至能够促动社会行动,催生社会政策。

    七、前瞻性原则

    研究是滞后的,也是超前的。由于研究过程往往比较漫长,学术传播亦难一蹴而就,因此,选题最好对其研究前景进行预判,选择那些将来有可能成为主流、前沿的选题。陆学艺先生对此有一个生动的比喻:选题就像公鸡打鸣,先叫的那一个最能获得关注。因此,选题者要有一定程度的学术前瞻力。

    03

    学术论文投稿的七条建议!

    很多作者认为,文章写得好,就能发得好。这种观点不免有些片面。文章能够发表的基础固然是文章本身写得好,但是易发表不仅依靠好的写作,同样需要作者认真钻研投稿本身的过程与门道。投稿是一门技术活,熟练者事半功倍,生疏者事倍功半。关于学术论文投稿,我有七条具体建议供参考:

    第一,正视投稿。对于年轻作者来说,投稿、改稿也是一个提高自身学术表达水平的过程。因此,不要把投稿视为研究的剩余物,而要把投稿视为学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如何投稿。

    第二,熟悉学刊。很多作者不了解学术出版的一般特征和刊发流程,因此往往在学术晋升生涯中因小失大。建议作者平时多了解出版周期、刊发流程等学刊基本情况。这样一来,一旦有了急需,才不会手忙脚乱,而且也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同时也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第三,固定阅读。每一类刊物、每一本刊物,都有自己的历史、风格,通过固定阅读,你可以知晓这些刊物的学术取向和选稿要求,做到知彼知己、心中有数。有了必要的阅读积累,再与期刊编辑沟通,便有了更多的共享知识,也会更加顺畅。

    第四,订阅纸版。尽管现在数字出版已经很发达,但是我仍然建议作者去图书馆认真读一读纸质版期刊,有条件的,最好可以订阅一些自己中意的期刊。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凝结了作者和编辑的心血,纸质版能让你更好地感觉到字里行间的学术诚意。闻着墨香,摸着纸张,欣赏着封面、插图,这也是学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五,不要海投。很多期刊都严禁一稿多投,而且无的放矢的海投也绝非良策。最好平时就有意识地阅读一些学术刊物,从研究阶段就熟悉、了解这些刊物,最后成文、投稿就会更加自然、顺畅。对于有些综合刊物,建议投递打印稿。

    第六,经常开会。很多时候,学术期刊约稿不是“看人”,而是“看文”,学刊编辑经常旁听会议,如果你的文章很棒,又恰好符合在场学刊的选题需求的话,他们会主动来找你约稿的。

    第七,多方核实。现在很多刊物都有经费支持,甚至还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一般来说,多数刊物不收版面费。网络上的投稿一定要辨明真假。一般来说,那些带有不规律的数字的邮箱、域名多半是假的。如果你觉得不放心,最好从其主办单位的网页进入学术期刊的官网,或者打电话到编辑部询问。总之,要多方核实,不要轻易上当。

    转自小木虫论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18)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论文一些措辞不仅体现行文风格,而且反映科学素养!

    下一篇:期刊录用后不让查稿,难道又被“骗”了?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