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关于英文论文写作的初步总结

    阅读: 2024/4/29 16:00:19

    虽然我英文写作的经验不多,但是用英文做学术报告和教学的经验还是不少的。而且我的学术报告和写的中文文章一般都清晰易懂,所以以前一直以为英语写作对我而言不成问题。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周耀旗老师的一篇文章《写好英语科技论文的诀窍:主动迎合读者期望,预先回答专家可能质疑》。这篇文章对我启发非常大。我印象最深的是:论文写作时,新的信息和旧的(熟悉的)信息要合理安排,旧的信息在前,新的信息在后,而且新的信息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必须介绍清楚。正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很多论文即使发表了,读起来也非常难懂。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感自己的英语写作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许多。

    如果新旧信息的安排不合理,文章就会难以理解。此外,作者和读者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会使文章难以理解。在我做 PPT 的时候,导师常常指出我的一个问题:缺乏连贯性。两张相连的幻灯片之间没有平滑的过渡,听众往往不理解为什么突然从一个话题讲到另外一个话题去了。一开始,虽然我也会听从他的建议,但是我从内心里对他的建议不以为然。

    几年之后,我终于领悟到: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而演讲者应该使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听众的思维方式一致,听众才易于理解。具体到我的身上而言,我的思维方式跳跃性很强,但是听众需要连贯性的理解,所以当我在缺乏过渡的情况下,从一个话题切换到另外一个话题,听众就会感到不解。即使同是跳跃性的思维,如果双方每一次“跳跃”的位置不一样,跳跃性的表达也会难以理解。所以思考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地跳跃性思考,表达的时候,则需要步步为营地连贯性表达。做学术报告如此,写论文同样如此。

    文章难懂的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整体构架不好。整体构架不好的文章第一个特点是抓不住重点。要么是在细枝末节上解释太多,对于关键的内容却一笔带过;要么是把关键内容放在不显眼的位置。正常情况下,重要内容应该放于段落的开头(topic sentence,主题句)或者末尾。开头是最常见的位置,因为读者阅读一个段落,首先看的就是第一句话。当把 topic sentence 放到段落中间的时候,就会被读者忽视。

    以前我带教的课程需要学生写比较正规的实验报告,当时写作要求里就硬性规定:每一段的开头必须是 topic sentence。整体构架不好的文章第二个特点是抓住了重点,但是逻辑不流畅。这与新旧信息的合理安排和思维方式的一致也有相关性。例如先介绍自己做了哪些实验,再介绍存在的问题及为什么要做这些实验,从逻辑上来讲顺序就不对,反过来才讲得通。

    正常情况下,写论文应该先构思整体的提纲,然后构思每一部分(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的提纲,最后构思每一段的提纲。只有当提纲构思好了之后,才动笔详写段落和句子。一篇整体构架好的文章,是容易提炼出提纲或者摘要的文章:只要把每一段的 topic sentence 拿出来就行了。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文章才是最容易理解的文章。

    其实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上述的三个要点同样适合中文论文的写作。只有当中文写作条理清晰、简明易懂的时候,才考虑怎样写出好的英文论文来。

    转自立文悉通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08)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如何写出一封声情并茂的Cover Letter

    下一篇:SCI论文写作与投稿常见问题分析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