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SCI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SCI写作时应避免这些疏忽

    阅读: 2024/5/17 10:52:02

    面对成千上万的来稿,期刊的版面又是有限的,因而对于期刊发表的文章自然要经过严格的甄选,但是只要你的文章足够的好,那么发表是必然的。于是,为了让我们的文章足够好,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在写作的时候避免这些疏忽。

    1、未引用领域内重要参考文献

    之所以把参考文献放在第一条,因为一篇论文的绝大部分参考文献出现在前言介绍部分。每一个研究领域,每年都会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有些领域每年可能发表几百甚至上千篇论文。

    在写作的一篇研究性学术论文中,通常引文数量会小于一定数量,有很多期刊要求研究性论文引文数量少于60条,有一些是30条。在这个时候,为了更好地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与领域内的主要研究进行关联,在引用某些主要研究成果的同时,最好将本领域内的主要综述性论文进行引用,这样就可以间接引用了绝大部分研究成果。另外,在很多人的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基本上都是10年以前的论文,对近年的成果没有引用。

    在这种情况下,评审专家可能会认为该报道的研究领域过旧,没有创新性,这样也有可能直接导致拒稿。在这方面,有些期刊明确要求引用参考文献的50%必须为近3年的论文。

    2、实验步骤描述不完整

    很多人在写作论文过程中,都认为结果漂亮才是最好的。也因此,他们会忽视或者不重视实验研究步骤的描述。审稿人在遇到这类稿件的时候,很容易给出“研究结果是非常好,但是由于实验研究步骤描述不清楚,对他们的结果感到不能让人信服”。如果遇到“善良”的审稿人,他可能让作者进行修改。如果遇到审稿人“太忙”,则稿件可能直接被拒稿。原因很简单,任何人的实验结果都是基于实验步骤正确的前提。如果实验步骤不对,研究结果最“漂亮”,也是不“成立”的。

    3、实验结果的过度“加工”

    研究论文之所以能够发表,是因为作者的研究结果中存在很多以前没有做过或者发现过的现象或者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研究都能够得到好的结果。也因此,很多人为了论文能够“发表”,在研究结果中进行过度“加工”。

    第一种类型:直接修改研究结果。通过修改后,所有的实验结果都非常的漂亮,以达到骗过审稿人。

    第二种类型:直接应用他人的研究结果。有时候,作者没有做出好的结果,但是,发现他人的研究领域与自己相似,也因此直接将他人的研究结果占为“己有”。或者将他人的英文成果修改为其他语言发表,或者将其他语言的论文修改为英文论文发表。

    第三种类型:“挑选”结果。在一个实验结果中,存在部分为阳性结果,部分为阴性结果。为了能够发表,只说阳性或者只说阴性部分结果。很显然上述三种情况如果被发现,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

    转自医学论文天地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8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论文的前瞻性选题与回顾性选题

    下一篇:关于副高职称论文写作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