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探讨汉英翻译中文化缺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阅读: 2024/5/20 14:33:46

    众所周知,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互相沟通。因此,在汉英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准确传达源语言的意思,更要传达其文化。但是,要同时传递文化和意思并非一件易事,译者往往舍文化而求意思,造成许多译文中原语文化的缺失。下面,就汉英翻译中文化缺失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

    在英翻译中,译文中原语文化的缺失,大多是由于译者舍文化而求意思造成的,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用目的语文化替代原语文化。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迎合译文读者的需求或者由于目的语文化为强势文化而舍弃原语文化,用目的与文化替代从而掩盖了原语文化。

    2.用目的语意译特色原语。特色原语指的是原语中特有的,承载独特文化信息的语言。由于意译重在表达原文大意,而不注重原文形式,从而使特色原语形象破坏,文化丢失。

    3.联想不同的目的语与原语对等转换。触景生情,借物喻意,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各民族共同的思维方式。但是由于各民族文化氛围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对同一事物能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或语义联想,若译者仅仅将原语与目的语按字面意思对等,则译文读者可能感受不到原语的联想意义,不能获取此意义所包含的原语文化。

    总结以上汉英翻译中文化缺失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弥补方式,我们将处理汉英翻译的文化因素分为以下应对策略。

    1.直译。直译指的是完整的保留原语的形式,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汉语中的俗语承载较强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中西方文化并非格格不入,仍有共同之处,有些俗语直译成英语后,仍能准确传递意思。

    2.注释补偿。对于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有的词,如人名,风俗,成语,典故等,采用直译的方法往往不能使西方读者了解其意义,因此可以用注释加以补偿。注释与译作的正文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译本,在原语文化的传递中占重要的地位。

    3.释义补偿。释义不是意译原文,而是在译文中直接向读者解释原词。它不仅保存了原文信息,又能适当弥补文化空白。

    4.增译。增译指的是在译文中适当添加语句,向译文读者明示出原文读者认为理所当然的意思,避免译文读者由于所处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误解。

    总之,翻译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播和交流文化。译者不能通过翻译完全消化原语文化特色,不能根据目的语的文化来安排原语文化的位置,而是应该尽可能吸收原语文化。因此,在汉英翻译中,译者要灵活选择翻译策略,既要忠实传达原语信息,又要再现原语的文化特色。

    转自发表论文医学SCI核心职称论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7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医学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作用及常见类型

    下一篇: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引用与著录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