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5/23 8:53:22
提到普刊的价格,你是不是觉得有些高了?但跟核心期刊比起来,那还真是小巫见大巫。它们本就属于不同的层级,自然难以相提并论。不过,说到涨价,这确实是最近的一个趋势。
01
文章篇幅的“小升级”
早些年前,知网就开始对普刊进行一番“瘦身”。以往一篇文章就能搞定的事,现在得两篇起才能上知网。这消息一出来,许多刊物都忙不迭地开始调整。已经收了的文章,要么让作者修改,要么就直接退稿。这么一来,版面费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
但换个角度看,虽然价格翻了一倍,但你的文章学术性也增强了,而且后期还不用担心被撤稿的风险。所以呀,这钱花得值!
02
期刊页码的“瘦身计划”
除了文章篇幅,期刊的页码也受到了影响。以前动辄上百页的普刊,现在得缩减到100页以内。这样一来,版面就显得更紧张了。为了保证杂志社的正常运营,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
03
三审三校的“严格把关”
出版总署对出版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这意味着每一篇文章都要经过三道关卡,才能与读者见面。
“三审”即,出版单位在内容编辑环节应履行初审、复审和终审的三道程序。并且,“三审”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三校”即,全部稿件都应该由专职校对人员负责校对。出版单位应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负责校对工作。这样一来,杂志社的成本自然就增加了,但这些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作者身上。
04
收录认可的“新标准”
说到数据库收录,知网无疑是老大。但以前发普刊时,只要被四大数据库之一收录就行。现在可不一样了,出版总署整顿后,大家开始看重数据库的权威性了。虽然知网地位稳固,但其他数据库的认可度就相对低了些。
05
停刊整顿的“大洗牌”
学术刊物和非学术刊物现在得划清界限了。以前有些非学术刊物也收学术论文,这明显是不对的。现在出版总署要求各自在各自的领域内发光发热,那些非学术刊物就得停刊整改了。这样一来,以前在非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现在得发表在正规学术期刊上了,费用自然也就跟着涨了。但这也是为了保证学术的纯粹性和质量嘛!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导致了普刊发表费用的上涨。比如一些不靠谱的渠道可能会让作者花费冤枉钱,而一些热门的杂志由于需求量大,排刊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总的来说,普刊发表费用的上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理性看待这一现象,选择正规渠道投稿,确保自己的学术成果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
转自科研新视界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SCI论文润色时机大揭秘:投稿前or返修后,哪个更明智?
下一篇:期刊论文投稿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