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文献引用格式的细节

    阅读: 2024/5/24 10:34:23

    前几天收到一份评审意见,来自英国的审稿人评完文章内容后,顺带提醒作者一处文献格式不合国际规范。看完觉得有趣,改用中文描述,与大家分享。

    对于多个作者的文献,“等”(et al.) 只用于三个或更多作者的情形。如果作者是张三、李四,在文献列表中以及文中引用时,“张”和“李”均应给出。如果作者是张三,李四,王五(刘六,陈七,……),则用“张三等人(2012)”(或:Zhang et al., 2012);也有出版物要求第一次引用时给出全部作者(的姓氏),其后再用“第一作者姓 +et al.” (博主:如今有的文章作者达三位数,此种格式恐怕只好弃用)。

    国内对教师的考评大多只认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如果第二作者不是通讯作者,则几乎等同于不是作者(这说明,第二作者的贡献未必那么小?)。对学生而言,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博士生写文章,指导老师做第一作者(这表明,第一作者的贡献未必那么大?)。据说,国外有实验室发表文章,作者按姓氏字母排位。

    如果引用的文献有两个作者,张三和李四,文章发表于 2012 年,则文献列表中需列出张三、李四,引用格式为“张三和李四(2012)”(或:Zhang and Li,2012),而非“张三等人(2012)”(或:Zhang et al., 2012)。假如文章在可用可退之间,评审人碰巧是这个李四,他又自觉贡献不比张三少多少,作者分明引了他的文章,却从头至尾没有写出“李四”或“李”字样——这文章,会不会悲剧呢?

    转自立文悉通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4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发表 SCI 论文的 10 大技巧

    下一篇:怎样催编辑?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