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SCI投稿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那些不得不知的SCI审稿流程

    阅读: 2024/5/31 14:48:09

    SCI编辑审稿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SCI的审稿流程,具体在每个环节审稿人主要审核哪些内容,才能更合理的规划自己的科研工作。SCI审稿流程图:

    640.jpg

    总结下来,主要分为三大审核板块

    Step1:编辑助理审核

    (1) 稿件材料是否齐全

    (2) 稿件的格式是否达到要求,例如文件形式、内容、作者联系方式及论文是否属于重复性投稿等。

    (3) 针对国内或其他非英语母语的国家,还会判断稿件语言翻译是否达标

    Step2:副编辑审核

    1~2名副编辑来审核文章内容是否达到期刊要求的水准,即稿件是否有科学价值、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引起读者共鸣。

    Step3: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作者的著作水平符合一般学术与该学科领域的标准。一般会选择两位同领域专家进行评审。

    论文投稿成功后,作者就可以通过投稿系统查询稿件的状态,那么身高状态栏出现的不同状态含义分别是什么?它代表我们的身高究竟进行到哪一步了呢?

    首次投稿完成

    Submitted to journal:投稿刚成功,邮箱会立即收到确认信件,有待编辑处理稿件。

    Submission awaiting author approval:EES系列杂志需在投稿后由通讯作者登陆网页,同意投稿,状态才变为Submitted to journal

    杂志社与同行处理稿件

    1、Awaiting admin processing:在副编辑审稿前,助手负责审查稿件是否齐全,如否则立即要求作者按要求补充相关材料。

    2、With editor:稿件已经递交给编辑处理。若长时间状态没变,可能是编辑想联系审稿人,或者还未做决定。

    3、Under review:编辑部或审稿人在审稿,前者对稿件录用倾向做预期评估。含义与“peer review”不完全一致。

    4、Awaiting EA decision:编辑很快做出决定。若未经评委评审 (除外letter或correspondence),稿件几乎都会被拒绝。

    5、Awaiting reviewer selection:编辑已接手处理,正在邀请审稿人中。

    6、Peer review:同行评审,耗时最久,也是影响杂志社决定的关键环节。现投稿量激增,为保证质量,高水平的杂志均事先设in-housereview,不过关的稿件被立即拒绝。

    7、Awaiting referee scoring:同上

    8、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当2名审稿人意见均反馈到杂志社后,状态会从peer review改变为此。

    9、To editor:同上,与“with editor”含义不一。

    10、Decision in process:收到审稿人反馈后,编辑立即将意见提交给全体编辑会议,由副编辑做出最后的决定,其后通过e-mail告知作者。

    最终决定

    1、Reject:最常见的状态,著名杂志拒稿率可达90%。Immediate reject指立即拒稿,即编辑迅速审阅后即拒稿。

    2、Accept:皆大欢喜的结局。难度较低的杂志接受的比例可达30%,但不常见。在大型综合性医学杂志或或上10分杂志发表的几率不大于8%。

    3、Major revision:大修改,不一定意味着接受。提示评委评价较好,有机会被接受。一定要认真、严格按照意见修改,评委稍不满意稿件也会被拒绝。现退稿比例越来越高。

    4、Minor revision:小修改,原则上确立接受稿件,仍需虚心接受评委的意见,进行一对一的修改。

    5、Accept with minor revision:基本同上,只是接受的事实已经确立。

    6、Reject and resubmit:评委对修改不满意,但欢迎作者重投本杂志。Reject则不允许重投同一个杂志。

    打动审稿人的细节TOP4

    如果说对审稿过程有清晰的把握,能更便于合理规划每一阶段科研工作的开展;那么对于审稿人注重事项的分析,则更有利于指导我们在写作中更有针对性,以期最大程度的打动审稿人。

    《Science》杂志曾经采访了11位审稿人关于审稿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和对撰稿人的建议,虽然每位审稿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审稿习惯,但在判断一篇文章是否能打动他们上,不外乎以下几点:是否有利于推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逻辑层次是否分明?图标是否清晰?数据结论是否真实可靠?作者有无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

    那么,总结到我们日常的写作中,则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兼顾创新性和实用性

    审稿人大多看重文章是否对该领域有价值,那么这就需要文章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具体来说即选题是否新颖、结论是否有新意、是否对临床或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或启发作用。

    并且许多期刊还明确要求审稿人评判稿件能否引起同行的广泛关注,来判断稿件是否在该领域具有价值,因此作者在投稿信中最好简要地说明稿件的学术重要性。

    二、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要合理

    正因为评判文稿“好”的标准之一使其具有指导性的实际操作意义,那么其在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上要尽量合理,以便于在今后他人的研究工作开展中可以加以利用复制。很多时候,审稿人通过撰稿者对于实验细节的描述,便能判断其实验数据是否有质量。

    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合理性

    上述11位审稿人在采访中都或多或少提到了对于实验数据真实性的看重。数据是否真实,是否能对作者的结论提供足够的论据支撑,数据图表是否清晰明了,这些都是能否打动审稿人的关键。

    四、适度引用文献,注重自身独到见解

    对于文献的引用,既要体现撰稿人事先做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工作,以凸显对于整个学科领域研究现状的高度把握。同时也不能是对过往文献研究成果的机械梳理罗列,而要更多展现自己的简介评论,突出自身结论的新意。

    转自曜文sci编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7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SCI论文的作者署名规则是什么

    下一篇:详细了解什么是SCI分区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