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投稿频繁被拒?可能是你的选择出了错!

    阅读: 2024/6/13 16:59:28

    对于大多数SCI论文作者来说,都经历了论文投稿被拒的经历。更有甚者,拒稿后修改再投仍被拒,转投其它期刊依旧被拒。我们常说要在失败中总结原因,频繁被拒又修改,一定是你总结上次失败原因时出了错。要知道,很多时候SCI投稿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分析一下,频繁拒稿背后你忽视或选错的那些项。

    01

    期刊的选择

    投稿被拒,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目标期刊的选择可能出错。

    期刊怎么选,首先你得知道有哪些期刊可以选。一般来说,期刊的来源有以下一个方面:

    第一,通过Web fo Science里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里影响因子区间进行筛选,或者按照其他要求(例如期刊社、地区、JIF Quartile等)进行筛选;

    第二,基于平时的积累,平时看文献的时候看到一些和你研究类似或者相关的文章,或者是把你认为某些研究水平和自己相当的文章所对应的期刊记录下来放在Excle里;

    第三,当然是导师或者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的推荐啦;

    第四,还可以是你参考文献里面的一些期刊,或者你有找模板文献写论文的习惯,那么模板文章的期刊社也是很好的选择啊。

    筛选出了期刊接下来就是评价期刊,可以从多个指标来评价,例如:期刊的Scope和Topics、一审时间、影响因子、分区、近期文章质量、综合/专科期刊等。这时候可以剔除一些不符合自己投稿要求的文章,然后在一些网站或者社区了解剩下这些期刊的别人的投稿经验,最终给剩下的期刊按照之前的指标来打分,做一个排序。(排序的好处就是有据可依,给出了最优项和次优项,即使第一个期刊被拒了也能马上找出第二个期刊投稿)。当然,这一切是基于你对自己文章水平的判断,多看文献是王道会培养你对文章质量评价的能力。

    此外,对剩下的期刊还应该有一些排除条件或者一票否决条件,比如Clarivate Analytics上被镇压或者警告的期刊,或者是灌水可能性很高的期刊,或者一些自引率过高的期刊。

    02

    编辑和审稿人的选择

    如果期刊网站投稿的时候可以不需要选择编辑,那么建议不要选择,留给期刊社让他分配合适的编辑。如果必须要选择编辑,请不要随意选择,先把可选编辑看一遍,如果可选项很多,那么可以限制条件(比如编辑为中国人,或者副主编及以上成员)。之后去Pubmed上查找下编辑的文章,去掉非该领域和该领域大拿的编辑,选择和文章研究方向和那么点交集的编辑。

    审稿人的选择和编辑一样,可不选就不要选择,让编辑自己找。如果必须要给那么不要随便推荐。如果按熟悉程度和研究同行来分,有四类审稿人。第一类是陌生的同行;第二类是熟悉的同行;第三类是熟悉的非同行;最四类是陌生的非同行。

    从学术规范来说,第三类和第四类属于非同行,是绝对不能推荐的。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推荐第三类作为自己的审稿人,以为这样手稿容易被接受。这样做不仅违背了学术规范,而且主编、编辑们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甚至会从此对他或他课题组的手稿留下极为不好的印象。至于第四类审稿人,不会有人推荐吧。

    第二类审稿人属于可推荐的,但有时也不是很合适。熟悉的同行,可以分为关系好的和关系不好的。送到关系好的熟人手里审稿,可能会网开一面,只是形式上的审查,也不容易指出自己手稿中存在的硬伤;送到关系不好的熟人手里审稿,可能会无情的打击的,随便找个理由毙了。推荐这类审稿人应当慎重。

    相比之下,第一类审稿人是更加值得推荐的,更加方便的、更加有益于学术规范。陌生的同行,学术或项目上的利益冲突较低,对一篇文章的评审会更客观一些,即不会网开一面,也不会无原则的打击和批评。第一类审稿人很容易找,就推荐自己手稿所引用文献的作者作为审稿人。当然,这类审稿人的文章和自己的手稿应当在主要内容上越接近越好。如果你通过了这类审稿人的评审,也就是说你得到了真正同行的认可,如果通不过,他们给出的审稿意见也会更加合理些,更容易帮助自己的手稿得到改进,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此外,推荐这样的审稿人,期刊方面也很容易接受,也会给期刊主编和编委留下更好的印象。

    03

    润色方式的选择

    润色对于文章的重要性想必不用再赘述。SCI润色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语法和词语上的润色,一个是内容上的润色,每个方面都很重要。一般来说如果SCI的审稿人知道你是来自非英语母语地区的作者,往往就很看重你的英文水平,此时会给出润色的建议,这个时候你就要多重视了。

    在过去很多人选择向SCI投稿,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以退稿为解决,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说语言问题,技术问题。技术主要是实验补充,数据补充等等,但是语言问题如何来解决呢?这就涉及到一个SCI润色问题。它对于SCI论文的通过影响甚大,基本上很多退稿的稿件都是因为这个因素导致的。

    可能很多刚刚接触SCI的人还不知道润色的重要性,往往直接忽略这个部分,写作完成后直接投稿,很显然这样的投稿命中率是很低的,完全是盲目的,根本还没有搞清楚自己论文存在的语言方面的问题。就算你的学术性很强,但是审稿人首先看的语言方面的能力,所以自然是无法通过的,而语言简单的一看就能分辨出好坏。

    从文章理解的角度来说,SCI润色后更容易理解,尤其是国外的同行可能更容易读懂你的文章,相比于没有润色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被引用的机会更大,更能受读者的欢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先要顺利通过审稿人的审核,这是我们发表过程中较为重视的一个细节。当然了润色本身也是提高学术素养的过程,所以千万不要忘了给自己的论文润色。

    转自麦德辑学术编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9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用熟这些英文替换词,高分论文不是梦

    下一篇:常见的8种投稿信要点大汇总!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