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一篇好文章,参考文献少不了!

    阅读: 2024/7/1 17:38:25

    让你写作一篇SCI,最大的难题是什么?许多科研工作者会说英文写作。可想要提高英文写作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而这个积累的过程就需要我们不断的阅读各种英文文献。可是,怎样阅读英文文献才能有助于我们写作SCI呢?

    扫标题:善模仿多参照

    阅读文献看别人是怎么拟定标题的,好的标题多模仿借鉴,但是不要照抄。一个好的标题概括了全文,标题不在字数,长标题也好短标题也罢,越简洁明了,能总结全文越好。

    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noun phrase)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 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看摘要:不求甚解

    摘要主要介绍这篇文章做了些什么。精华部分也许不好理解,但是没关系,知道个大概就行。往下看你就会明白作者如此写作的意图了。

    摘要是论文的简要总结必须要传达正确的信息。摘要作为一篇文章主旨的简要概述,读者也能从中判断文章是否为自己所要找的。而SCI摘要可分为描述型、信息型、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

    描述型摘要

    描述型摘要一般比较简短(50-100字),大部分描述型摘要都由一些共同的重要部分组成,如,背景(Background)、目的(Purpose)、文章的主要问题(Particular interest/focus of paper)和内容概要(Overview of contents),不常包括)。由于描述型摘要不包括详细的结果信息,可能通过一个词组表达结果而没有数值和统计数据,因此需要获得全文了解具体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就不是很便利。描述型摘要告诉你文章在讲啥,但是要知道到底是怎样还需要进一步的阅读文章细节。

    信息型摘要

    从信息型的摘要(常200字左右)中,你能够获取文章的精髓部分。大部分的信息型摘要包括一些共同的关键部分,每个部分约一两句,如背景(Background)、研究目的(Aim or purpose of research)、使用方法(Method used)、结果发现(Findings/results)以及总结(Conclusion)。信息型摘要提供研究的准确数据,尤其是结果部分,信息型摘要相当于一个小的科学论文,读者可以从中获取大部分有用的信息甚至因此不必阅读全文。

    CONSORT声明建议,临床研究信息型摘要的结构和数据应该有一定的格式,用400字(包括标题)简单介绍方法(组成、干预、目的、结果、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结果(随机分组的样本量、用于分析的样本量、结果、重要的不利因素)、结论、实验注册名称和资金来源。

    结构化摘要

    结构化摘要包括四个部分,目的(Introduction),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中英文结构化摘要基本相同,文辞力求简明有实质内容。CONSORT声明建议临床实验报告摘要需要有一个结构化的格式,同时摘要结构化使得数据信息化更清晰、明了。

    半结构化摘要

    半结构化的摘要仅有一个短评,每句对应文中的一部分,结构化摘要才每个部分分别介绍。

    非结构化摘要

    非结构化摘要可能并不提及文中的每个部分,也可能一个都不涉及。

    经典引用:多摘抄

    如果你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一些情况,那引言是最容易理解的了,写的不多,但是作者所写的经典句子值得留意摘抄,说不定下话你写SCI论文就能用得上了呢。

    材料及实验方法:浅尝辄止

    看过很多文献你应该清楚这部分无非就是介绍试验方法的,自己会做实验的,流程过一遍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

    实验结果:要结合,多斟酌

    结果部分的写作可以结合文中的图表看,这样更方便理解,当然如果你自认为是大牛那怎么读都没有关系的。多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作者会用不同结构的句子去描述一些数字的结果)。有时看完以后再斟酌:就这么一点结果,别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写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页就说完了?

    分析与讨论:多思考,细琢磨

    这是全篇SCI论文的重点,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琢磨,想一想要是我做出来这些结果我会怎么来写这部分分析与讨论呢?然后慢慢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仔细体会作者观点,为我所用。当然有时候别人的观点比较新,分析比较深刻,偶尔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看得多了知道的自然也越多,自己的idea也就越来越多。讨论是作者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但并不等于是信口开河,不能泛泛而谈。讨论的内容要从论文的研究结果出发,围绕创新点与结论展开,要做到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不要次要问题浪费笔墨冲淡主题。好的“讨论”可以在开头先重申一下“引言”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和假设,接着总结一下你的主要研究结果。这样一来,读者对于你是否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就一目了然了。从最重要或最相关的结果写起,然后再转向相对次要的内容。此刻暂不要讨论有争议或者难以解释的结果。

    定结论:豁然贯通

    最后看结论就一清二楚了。结论是对试验探究过程的总结归纳,大致包含了:1.归纳性说明研究结果或发现;2.结论性说明结果的可能原因、机理或意义;3.前瞻性说明未解决的问题。再返回去看摘要,这个时候看结论就一目了然了,最后再反过去看摘要,没看明白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照以上步骤来阅读文献,看得越多,理解吸收的越多,自己SCI论文写作能力越能得到提高。到了一定境界,不用中文对译读起英文文献也是轻而易举了。

    转自头条sci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7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如何写好一篇SCI?并能够快速发表?

    下一篇:手把手教你投sci,瞬间提高录用率!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