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文献综述怎么写?六种方法帮到你

    阅读: 2024/7/3 14:42:00

    一、文献综述的定义

    综述是研究者针对特定专题,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大量原始研究文献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并撰写而成的论文形式。

    这类论文具有强烈的专题性,集中深入探讨特定领域或主题,并且在有限的范围内展现出较深入的知识积累,以及相关研究的演变历程。通过综述,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该专题的历史演进、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具备较高的信息价值。阅读综述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不仅如此,还能够对一系列关联的原始研究论文进行理解和掌握。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

    综述在内容和形式上非常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的严格规定。它们的篇幅大小可以相差甚远,有些综述可长达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引用的参考文献可能达数百篇或更多;而小型综述可能只有千余字,并且参考文献数也很有限,可能只有数篇。

    医学期刊所刊载的综述一般控制在3000至4000字左右,参考引文约在15至20篇之间,一般不超过2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一。这种长度的限制有助于保持内容的紧凑性和信息的高效传达,让读者能够在较短的篇幅内获取专题领域的关键信息和最新动态。

    三、文献综述的内容要求

    1、综述的选题需要具有独特的创新性。这意味着综述的选题应该不同于最近已发表的期刊文章。如果一篇综述与已发表的内容相似,即主题和内容基本相同,就不能在同一期刊上发表。这个新颖性的要求迫使作者在选择主题时寻找前沿或较少探索的领域,确保综述内容的独特性和原创性,避免与现有文献重复或重叠。这种独特性是确保综述在学术界有价值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2、综述需要确保其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这意味着它必须依赖充足的可靠数据,并以事实为基础。在综述过程中,严禁捏造数据、随意诊断或将猜测作为结论。其合理性应依赖于可信度高的研究和观点,并避免主观臆断,尽可能在观点论述上提供多样性的角度和全面性的数据支撑。这样才能确保综述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

    3、层次分明是综述不可或缺的要素。作者在构思综述时必须确保清晰的思路,明确文章的整体结构,掌握文章的起承转合,使得各部分内容相互关联、相互呼应,层层推进。这包括合理安排每个部分的内容,确定何时引入新观点或信息,如何将不同内容之间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使论述更具连贯性。确保层次分明的写作方式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结构,顺利把握作者的论点和观点,同时增强文章的逻辑严谨性。

    4、确切的表达是科技类论文不可或缺的品质。科技文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息息相关,然而,若表达模糊或晦涩难懂,将阻碍知识传播与交流。因此,写作过程中,不仅需要精确描述科学现象,还要注意言简意赅、清晰表达。这需要持续加强汉语修辞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准确、更流畅地传达科学信息,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论文中的概念和观点。

    5、确保综述中引用的文献具有新颖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综述通常侧重于当前的研究进展,因此引用的文献应当是最近几年内发表的,确保观点和数据的时效性。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一般按照引用先后的顺序排列在文章末尾,并标有相应的序号以便读者查阅。对于引用的文献,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读者才能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相关参考资料。

    6、确保综述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专家的审阅和把关。专家的审阅有助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文章,涉及专业领域的细节和写作的技巧。在编写综述时,作者可能会过于关注某些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导致结论的片面性或错误性。一些结论可能不够准确,无法全面反映某一主题的问题。通过专家的审阅和校阅,这些问题通常可以得到解决,有助于提高综述的质量和可信度。

    四、文献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前言:在综述的前言中,需要准确而简明地概括文章的目的和意义。这部分通常涵盖200到300字,旨在提出研究的问题并阐述写作的动机。这包括指明综述问题的历史渊源、数据来源、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动态。还应涉及相关概念和定义,为读者提供清晰的背景知识。如果所涉及的课题具有争议性,需要明确争议的核心焦点。同时,阐明选定这一专题的目的、动机以及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价值。这个开篇的部分在引导读者进入论文内容同时也提供了对后续内容的期待和引导。

    主体:综述的主体内容囊括历史演进、现状分析和未来趋势。历史部分深入探讨主题发展的历程和关键节点,现状分析则详细介绍当前的研究状态、观点以及现存的问题,最后的趋势预测尝试着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这些部分通过分述小标题的方式,呈现出作者对问题的全面分析,提供读者对该领域发展的深入理解与展望。

    五、文献综述的几种写法

    1.时间顺序法

    这种时间顺序的论述方式能够清晰展现一个主题的发展历程和演变。在《中国产学研联结的发展历程、模式演化和经验教训》这篇文章中,将中国产学研联结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间段,有助于读者理解不同阶段的情况、特点以及联结模式的变迁。这种分阶段的讨论方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发展脉络,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主题的演进历史和相关模式的演化。

    2.因果分析法

    通过分析影响对象发展的各种因素,或者被对象影响的因素,可以将每个可能的原因或结果详细罗列出来,并进行分别的论述。这种方法适用于技术工艺优化以及问题分析等研究领域。通过这样的分析方式,研究人员可以全面了解各种因素对于对象发展的影响,以及对象对于这些因素的响应。

    3.“构效关系”法

    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涉及物质结构、功能及应用,设备构造、功能及应用,以及理论释义、作用及应用等方面的论文研究。对于物质结构,可以详细探讨其组成、排列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特性对其功能和应用的影响。对于设备构造,可以分析其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而推导出设备的应用场景和性能优劣。而对于理论的论述,则可以解释其基本概念、意义和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深入剖析其作用和发展趋势。

    4.现状对策法

    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研究某一现象或事物的起源、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事物的演变和现状,可以深入探讨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甚至找出现存问题的根源。论文可以包含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提出改进或解决方法,为解决当前问题或者指引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建议和方案。

    5.分工组合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同时研究两个对象的情况,比如物质、现象、设备或方法等。首先,对这两个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分析,讨论它们各自的情况、特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接着,论文可以探讨这两者组合后可能产生的新情况、互相影响以及组合带来的优势。这种方法有助于分析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它们的互动作用,以及它们组合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和价值。通过对两个对象的分析与对比,可以为综合理解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全面的见解。

    6.流程叙述法

    这种方式适用于论述某一对象的工作流程或工艺步骤,可以按顺序分步骤论述每个阶段的研究情况。首先,对工作流程或步骤进行分解,逐一描述每个步骤的研究进展、相关问题和可能的优化方案。接着,可以详细探讨每个步骤的关键特点、发现的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

    转自舒蕾本硕博论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2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这些SCI拒稿原因要了解一下

    下一篇:依据高质量文献选择论文题目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