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7/8 10:44:31
第一,好的选题是一切SCI的开端,胡乱的选题不仅不利于课题的探究,更不利于SCI的写作。故而,在选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去注意以下的内容:
1. 课题选择和国际接轨。
想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文献,就必须了解国际研究动态,选择与国际学术研究合拍的课题。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科学研究选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我国一家权威科研机构不久前在国内挑选了许多前沿领域的研究课题,准备参与国际合作,但到美国后发现近三分之二的课题已经不属前沿,在美国很少有人研究。在高校,一些教师治学严谨、基础扎实,但科研成果不突出,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有关领域学术动态,不能选得合适的课题。所以对于想要投递SCI论文的研究人员而言,在选题的时候,更应该与国际接轨,查阅相关领域在国际上的近况,以便更好的被SCI期刊收录。
2. 课题要有可发展性。
课题可发展性对高水平论文的持续产出具有极大作用。中国科技大学范洪义另辟蹊径,发展了诺贝尔奖得主狄拉克(Dirac)奠定的量子论的符号法,系统地建立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1998年有24篇论文被SCI收录;他对自己论文高产的解释是,研究“具有开创性,突破一点以后就可以向纵深发展,使研究工作自成系列、成面成片”。这便是论文课题选择的时候要具有可发展性的最好证明,不断的寻找新的课题却在有所突破的时候遇到窘况或者走到研究的瓶颈,那么自然产量就不高。
第二,好的表达是让读者和编辑清楚明白的理解自己所写内容的前提,而说到表达,那么自然就要说一下关于SCI与普通论文在写作上的根本区别就是英文的写作。胡乱的英文表达容易让期刊拒稿,故而,我们在英文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的内容:
1.SCI论文写作时态
英文时态运用并不是中国学者写作SCI论文时的一个很大障碍,因为中国的英语教学非常注重时态。相对而言,SCI论文写作时态的运用比较容易掌握。其原则是:(1)描述作者自己的工作时通常用过去式。如在Material and methods部分及Results部分。(2)描述他人的工作时通常用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有时也会选择过去式。
2.SCI论文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
SCI论文并不要求写出的论文充满文采,关键还是要表述清楚作者的意思,让别人能看明白。SCI论文中常出现的用词包括动名词、动词、现在分词、不定冠词、代词及副词、介词等。所以,大面上用词与其他行文方式无较大差异。但是由于学术论文的学术性风格,论文中的用词是非常正式的。在行文过程中,非常避讳don’t、can’t及won’t等词。此外,很多作者由于中文写作习惯,往往出现and so worth及and so on等,这些词在写英文论文时是非常忌讳的。
3.英文标点符号
中英文标点符号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英文中肯定没有顿号,也没有书名号。相应的,英语中分割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多用逗号。而书名及期刊名等多采用斜体的方式加以区分。再者,英文中的省略号是三个点(…),如果省略号在句末加上句号则是四个点(… .),但这种情况不多(省略号与句号间需空格)。
第三,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所写论文的SCI期刊是十分重要的,胡乱的选刊不仅容易被期刊拒稿,甚至出现投递到高危期刊的情况。故而,我们在选择期刊的时候要学会避免高危期刊。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展,传统的邮件稿件投稿方式慢慢的被线上投稿所代替,这是快速发展时代的需求,然而这同样也给我们文章作者带来危机,各种危险期刊网站和信息在网络上悄然生长,一不小心,作者不但浪费了时间、花费了金钱,同时稿件还有可能被转卖。怎样才能识别这些危险的期刊网站和信息呢?
(1)期刊没有地址或联系信息,只有电子邮件地址;
(2)有列出的文章,但没有证据显示有编辑对其进行审查过;
(3)该网站盗用了大型出版商的太多可疑的图像;
(4)在未经本人允许的情况下就把学者列为编委并且不允许辞职;
(5)开始没有提及文章处理费(APF),意味着你可能会被收取异常高的费用;
(6)没有提到同行评审过程或基本提交的要求。
危险期刊每天都在增加,仅依靠别人列出的名单来鉴别肯定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熟悉自己专业内的期刊,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更重要的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有时一些好到不真实的事找到自己时就要多留个心眼了。
第四,期刊编辑来信说明所投递的文章情况时,我们不能因为结果的好坏而胡乱的给予回信。在回复编辑来信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注意以下的内容:
1.首先通读编辑提出的意见,哪些是字词有问题或不规范;哪些是一段讨论“意犹未尽”或不够深入,编辑要求多深入讨论一点或添加几篇参考文献; 哪些是 一定要补实验,而哪些只要简要说明就可过关;哪些是文章结构不当;哪些是结果图片图形有大大小小问题;哪些是方法部分没有说清楚,比如免疫组化半定量怎么 做的;哪些是语言问题(后来慢慢少了)。这样心里有个数:要补实验的,是重点之重点,需要最长时间。图形图片的编辑需要几天仔细编辑。讨论部分的问题多查 查最新文献,一两天可以搞定。
2.心里有数后针对补实验数据、行文、方法结果、讨论各部分,各个击破。
3.拟定Reply。对于实验数据和表格图形,一句话简单说明:已修改。对于方法部分,仔细说明的同时,列举一两篇英文文献,最好是Nat Rev或AJRCCM级别的权威杂志,或者最近1-2年发表的文献,佐证自己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对于讨论部分,有的的确当初没有看到一两篇重要文 献,Reply可以说:笔者修改了,该文献的确很重要,笔者重新考察了笔者的研究跟他们的异同,他们和笔者们的研究都有独特的价值。有的是讨论没有充分 “发挥”,这时就可以按照编辑的思路,说自己已适当发散讨论。对于语言文字的问题,也要细致,最好能请Native speaker修改。
转自SCI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SCI拒稿如何柳暗花明?
下一篇:你的SCI这些都做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