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如何让稿件顺利见刊

    阅读: 2024/7/9 10:37:55

    稿件被拒,任谁都不开心,但是在不开心之余,你是否想过什么样的稿件才能被期刊收录,顺利见刊呢?其实,想要稿件顺利见刊,那么你就要做好这些。

    选题要做到先拔头筹

    选题在SCI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目前在社会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

    (一)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缺或空白的填补;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

    (二)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还应说明的是,在选题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确定之前,要查阅文献资料。目的在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明确在本学科中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以便弄清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为此就要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年鉴等工具书。另外,还要做文献目录卡片。这种卡片可以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按年一项项写出来。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2、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和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论文作者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综合、演绎、归纳、分类、组合、加减、反逆、类推等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缺少它就得不到新的题目。

    在阅读资料、进行思考的同时,既要注意资料的记录,更要注意思考的记录,尤其是对突然来临、转瞬即逝的灵感的记录。

    SCI润色必不可少

    SCI润色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语法和词语上的润色,一个是内容上的润色,每个方面都很重要。一般来说如果SCI的审稿人知道你是来自国外的作者,往往就很看重你的英文水平,此时会给出润色的建议,这个时候你就要多重视了。除非你已经发表过很多的SCI文章。

    在过去很多人选择向SCI投稿,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以退稿为解决,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说语言问题,技术问题。技术主要是实验补充,数据补充等等,但是语言问题如何来解决呢?这就涉及到一个SCI润色问题。它对于SCI论文的通过影响甚大,基本上很多退稿的稿件都是因为这个因素导致的。

    可能很多刚刚接触SCI的人还不知道润色的重要性,往往直接忽略这个部分,写作完成后直接投稿,很显然这样的投稿命中率是很低的,完全是盲目的,根本还没有搞清楚自己论文存在的语言方面的问题。就算你的学术性很强,但是审稿人首先看的语言方面的能力,所以自然是无法通过的,而语言简单的一看就能分辨出好坏。

    从文章理解的角度来说,SCI润色后更容易理解,尤其是国外的同行可能更容易读懂你的文章,相比于没有润色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被引用的机会更大,更能受读者的欢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先要顺利通过审稿人的审核,这是我们发表过程中较为重视的一个细节。当然了润色本身也是提高学术素养的过程,所以千万不要忘了给自己的论文润色。

    正确的选刊需仔细看好

    首先,在本领域内的、预期影响因子范围内的期刊中,从期刊名初步筛选可能合适自己文章内容的期刊。然后找到期刊的介绍,阅读其“目标和范围”(aim and scope),以确定稿件是否符合。接下来再看看期刊近几年内影响因子的走势,以其保持上升或稳定为佳。

    另外一个可以参考的指标是该期刊是否曾在过去发表过相当数量的中国作者的文章。学术期刊终归是商业杂志,出版商以赢利为最终目的。世界各地的期刊,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有自己的偏好。

    并不是说没有发表过中国作者文章的期刊就一定不能投稿,但是相较而言,在其它各方面差不多的情况下,曾经发表过大量中国作者文章的期刊一般会对中国作者更友好,期刊编辑也更熟悉和中国作者的交流方式。

    最后,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期刊的审稿周期(turnaround time),指的是从期刊收到投稿到编辑发出第一封关于决定的回复的时间(接受,需修改,或者拒稿)。很多期刊会在网页介绍中列出审稿周期,这是给作者的一个参考,也是一种承诺。

    一般来说,高水平杂志(high-profile journals)的审稿周期比较短。决定文章是否被期刊采纳的最最主要的因素当然是文章的质量和意义,但是这其中有时也有些些儿运气在。

    投稿之后SCI还没结束

    我们将收到期刊编辑的来信,信中自然便是期刊对稿件的各种审核结果。而结果无非有三:拒稿,建议修改或者直接接受。如果是建议修改,编辑会提及是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然后重新投稿;或只是进行一些小的修改。

    修改完毕后,作者应该重新写一封信给编辑和审稿人。信中应该对编辑的意见逐条(point to point)进行认真回应。并将修改完善的内容指出方便编辑或审稿人查看。

    如果文章的数据过多,尤其是一些图表和复杂的实验方法,超出杂志可发表的篇幅;而编辑又觉得它们非常必要,往往会建议在网上发表。

    转自SCI辑文编译助您学术之路无忧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88)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高分SCI光有新颖的选题还不够

    下一篇:SCI投稿之前的三个阶段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