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7/10 18:16:24
被拒稿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创新性不足,那审稿人是如何从不同的视角去评价创新性的呢?
1、最初的视角——问题和方法视角
很多审稿人对论文的第一印象就来自于问题和方法。比如他们看到文章仍然在研究某个熟面孔,又或者研究方法就是某些成熟的研究套路,再或者方法和对象都挺熟,只不过在工作量上有些突破,那么审稿人对文章的第一印象就是创新性不太高。
所以,从问题和方法视角来看一篇文章,如果是新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可以扩展出很多新的研究;或者虽然是老问题,但是用了一个新的方法,并且这个方法能很大提升原有研究效率/指标,那么这就属于创新性比较好的工作。
很多人对创新性的理解和认同,其实主要集中在问题和方法视角。
当然,如果一篇文章从问题和方法视角来看亮点不足,但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不够“创新”。一篇文章不可能在所有维度都表现很好,只需要在一个视角表现不错,就可以说具有不错的“创新性”了。
2、研究对象视角
研究对象既可以指这篇研究是关于什么的,也可以指这篇研究是基于什么数据,什么素材的。
比如深度学习算法,一开始是在图像识别领域大放异彩,但同一个算法用在了音频识别或者自然语言处理上,那么就是研究对象的创新,同样具有不错的创新性。
3、结论视角
当然,还有一个视角就是结论视角了。
结论是这篇文章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成果,或者有什么新的发现。
一篇论文的创新性,最根本的是“结论”创新。也就是要做出新的东西,发现新的现象,发明新的方法,更新已有的结果,创造了新的东西。
所以,结论是否前所未见,它的影响力大小,直接关系了文章的创新程度。
4、价值视角
这个视角关注的就是这篇研究,到底有多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比如虽然研究只是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创新,但却对实际的临床有巨大的价值,那么仍然可以看做“创新性”很大。
比如同样是老问题老方法,像是研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的研究只能发表在中文期刊,甚至核心期刊都发表不上,但有的文章可以发表在医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像比如柳叶刀。
内里的原因就是,当能拿到比如几十年,上万人的随访数据,那么哪怕是一个老问题老方法,但它得到结论的实际价值也是巨大的。因此,这篇研究就有潜力登上世界顶级刊物。这就是从“价值”视角对文章的评判。
转自万方寰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