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如何安排论文的结构

    阅读: 2024/7/26 9:29:38

    给论文设计框架的称为结构,它是论文写作艺术中的一部分。论文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结构的完善程度,因此,构造论文应该是规范的、创新的、有创意的、精心设计的。

    一、确立论点体系

    论点,是在论题范围内和明确的写作目标下,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思考所形成的观点、看法或主张。

    一篇论文的论点应当形成一个系统,而不是一系列毫无关联的观点和声明。因此,第一步是确定总论点,也就是核心论点以及基础论点。此外,另外还有分论点,也就是支撑总论点以及形成该系统的较小论点。最终,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以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论点系统。

    确定论点体系即要明确总论点以及相关的分论点。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总论点应具有正确性(即与实际情况符合,且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颖性(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准确性(挖掘并阐明问题的深层次)、明确性(确定总论点无歧义,清晰可辨)、集中性(只有一个总论点);

    第二、确立各分论点及其之间的呼应关系;

    第三、确定总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总论点是论证的纲领和中心,它统领分论点,而分论点围绕、支撑或从属于总论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逻辑关系。

    总之,确定论点体系就是确定总论点和与之有关的分论点,并按逻辑顺序安排好分论点。

    二、确定论证方法

    论证过程是指使用论据来证实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在论点体系的基础上,确定论证方法的主要任务是考虑如何使用论据(实证材料和理论材料)来实现论证。因此,在确定论证方法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安排材料的归属使用

    论据就是材料,论点依靠它才能立住,才能有使人信服的力量。

    列宁说:“作出科学的解答,只有依靠确切证明了的科学材料。”

    《国家与革命》的研究要建立在搜集、鉴别、筛选的基础上,使用论据为论点服务。在这一步骤中,要采取选择性的取舍,遴选出适当而又足够的材料,并将其放置在最合适的位置。这些材料可能是事实材料或理论材料,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有效地发挥其优势,以证明论点。因此,需要判断它们归属哪个分论点、放在哪一个部分,以及如何搭配使用它们来论证。

    (二)运用正确的论证方法

    若要论文的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则应该有效地运用上述论证方法,比如,在把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时,可以采用例证法、引用法、归纳法、对比法、因果法、归谬法、反证法等,以此达到增强论文说服力的目的。

    (三)研究论证的角度

    确定了论题,搜集了材料,还要研究论证的角度。角度不同,论述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

    1.李端良在其文章《鲁迅杂文的史学价值》(1981年9月14日《光明日报》)中,采用历史研究法,探讨了鲁迅杂文中反映的历史概括和时代精神。通过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视角,李端良指出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所重视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斗争精神,进而用相关历史时间段的实例进行论证。这种研究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时间、地点、以及各自的背景条件,才能更准确地揭示出论证对象的价值和意义。

    2.比较研究法。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比较分析。

    如韩日新的《三四十年代曹禺和夏衍的创作比较》(《文学评论》1991年第2期),本文通过比较取材、确定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及作者的创作方法等方面,深入剖析曹禺和夏衍在创作上的异同点,旨在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揭示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3.归纳演绎法。归纳演绎法是论文写作中经常使用的论证手法。

    归纳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从许多特定的实例出发推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就像清代学者钱大昕,他根据一百多个古书中的例证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近代读轻唇音的字,在古代都是读重唇音的。

    演绎法与归纳法正好相反,它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形式。也就是说,利用已知的一般道理(如普遍知识、原则、定律、公式)作为依据来证实某一特殊论点。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通常采用这种方法来证明或反驳。>注:改写的文章带有markdown格式,用粗体突出重点内容。

    归纳和演绎这两种方法往往结合起来运用。

    三、安排全文结构

    1.绪论部分

    绪论部分是论文的开端,它是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研究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可以引出文章的主要讨论内容,以及论证的结构和逻辑。

    2.本论部分

    本论部分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文献分析,是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本论部分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研究内容,研究结果部分把研究问题的实际情况展示出来,文献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加客观的分析研究的内容。

    3.结论部分

    结论部分是论文的结尾,其内容一般有研究结果概括、研究成果讨论和研究结论等。结论部分出现的研究结果、观点必须要经过本论部分的研究结果和文献分析,这样才能更加具有可信度。

    (一)绪论

    绪论即引言,又称“前言”,它是论文的起始部分,目的在于引出论题。这一部分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二)本论

    本论即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作者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具体反映和体现。

    这一部分应当是结构清晰的。或表达自己的观点,或驳斥不同的见解,或解决其他研究者提出的疑难问题。这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具体描述,能显示出文章的学术水准,应尽全力将其写好。

    这一部分的论证层次至关重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与论据间的联系、论述的先后顺序以及文章的层层推理,都要按照事理的内在规律以及论证的效果来组织安排,达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的效果,从而让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性地统一在一起。

    (三)结论

    结论,又称“结语”、“结束语”,是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在经过分析研究、论述论证之后,在这里必须有一个概括的总结,把自己的判断和见解,明确表达出来。结论部分应体现出对论文的所作分析的强调,但不应对本论部分的论点重复,而是要简明扼要地提示论文的要旨。如果结论部分的内容在绪论或本论部分提到过,那么只作为文章的收尾,不再揭示文章的主旨,但应当与论文开头相照应。另外,有些需要补充或说明的相关问题也可以放在这一部分里。

    总之,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后后相续、紧密衔接,是论文常见的结构程序。但也有的论文开篇便直接进入对问题的论证,结篇点题,揭示主旨,即只有本论、结论,而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绪论部分;也有的论文在绪论中便概括全文的内容要点,出示论证结果,或在本论部分边论述边总结,并不专门以结论的形式收束全文,文章只有绪论、本论,而没有单独的结论部分。这两种结构程序可被看作是“绪论-本论-结论”这种结构程序的演化或变体。在论文的撰写中,究竟采取哪种结构程序为好,要视写作的需要而定。

    转自民参军在线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3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硕士论文写不出来怎么办?

    下一篇:写论文时,怎么查阅和搜集论文所需材料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